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将来,包括学习、工作,都要靠他们自己去闯、去努力、去奋斗。而这一切,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父母应该明白,独立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只有独立自强的孩子,才更有竞争力,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小班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名叫东东。他长得胖乎乎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非常讨人喜欢。由于刚到班上,东东对班上的一切还不适应,总是在一旁看着别的孩子玩。该吃下午餐了,下午餐点是一杯牛奶和袋装小饼干。其他小朋友都拿起饼干袋,把袋口撕开吃了起来,可是东东却在发愣。老师见状就问东东:“东东小朋友,你怎么还不吃呀?”东东说:“我撕不开饼干袋。”老师问:“你在家里是怎么吃的呀?”东东说:“在家里都是妈妈弄好了给我吃。”看到上面的案例,父母们是不是该有所反思呢?在家里,当你的孩子跃跃欲试地想独立做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帮助或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呢?有些父母嫌孩子做事不如意,干脆来个包办代替,比如:孩子要求自己穿衣服时,你担心孩子把裤子穿反、扣子扣错,嫌孩子穿得太慢,你来个包办代替;孩子要求自己洗脸时,你嫌孩子洗不干净,你来个包办代替;孩子要求自己吃饭时,你嫌孩子会把衣服弄脏,又来个包办代替。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包办代替,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愿望,也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会明显增加,父母应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如果父母错过了这个好时机,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给做了,慢慢孩子就会养成把自己该做的事推给父母做的习惯。等到孩子大了,父母又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那时再让孩子去做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先从日常生活入手,比如穿衣服、洗手、扣扣子、系鞋带、扫地、擦桌子等这一类的小事。穿衣服(1岁半开始)父母准备不同的衣服,让孩子玩火车钻山洞的游戏,把衣服从头上套进去,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有时候孩子穿衣服可能很费力,但是父母尽量不要帮忙,只在必要时帮孩子一把,同时保证安全。洗手(1岁半开始)父母准备好水盆、香皂、毛巾,教孩子如何打香皂、如何搓手,直至把手洗干净,然后教孩子用毛巾把手擦干净。如果孩子表现得兴致勃勃,不停地反复洗,父母尽量不要打断或催促他,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尝试和探索。扣扣子(2岁开始)父母可以让孩子从扣子比较大的衣服开始学起,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掌握技巧。父母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给孩子听,示范几次之后,让孩子自己学着动手实践。必要时可以手把手教几遍,再让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系鞋带(3岁开始)父母教孩子系鞋带最好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示范,重复是学习系鞋带的关键,让孩子重复过程,直到记住所有的步骤。系鞋带对孩子有不小的挑战,父母一定要耐心再耐心。扫地(3岁开始)父母准备适合孩子的扫地工具,引导孩子寻找垃圾,或准备一点碎纸屑教孩子如何将垃圾集中在一起并收到垃圾桶里去。父母应允许孩子扫不干净,因为扫地对3岁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应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擦桌子(3岁开始)父母准备一块适合孩子的小抹布和一双小手套,和孩子一起擦灰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这样既强化了劳动的概念,也让劳动过程更有趣。洗衣服(4岁开始)父母准备小洗衣板、水盆、肥皂等。教会孩子把衣物放在洗衣板上,打好肥皂,搓一搓,把衣物洗净,把水倒掉,收拾干净。这个工作可以先从洗手帕、袜子等简单的衣物开始做起。擦窗(5岁开始)父母准备喷壶、毛巾等工具,让孩子穿上围兜,陪同孩子一起来完成。应注意的是,只能让孩子擦一些低矮的窗户,高处的窗户不要让孩子去擦,因为登高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jznz/1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