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m/3~6岁是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很多家长会有各种焦虑,担心孩子会哭、会不睡觉、不吃饭,因为在父母眼里,孩子一直是小宝宝的状态。有时候看到别的孩子很“成熟”,未免会担心自己家孩子发展落后。于是,有些家长开始埋怨、自责、盲目追赶……到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很多家长希望有一个参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们可以用来参考。一、健康的体态表现3~4岁,可以在父母的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4~5岁,可以在父母的提醒下,保持正确的坐、立、行;5~6岁,即使不需要提醒,也可以长时间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行走姿势。温馨提醒:3~6岁的孩子,每天应该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午睡1~2个小时左右,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在孩子写作业、看书、画画时,父母要提醒孩子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二、健康情绪的表现3~4岁,情绪比较稳定,偶尔会因为一些小时而哭闹,但通过安慰能很快平定情绪;4~5岁,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就算有不愉快的时候,也能接受父母的解释,不再随便发脾气,能与人分享快乐;5~6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能自我化解消极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能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快的转换情绪和注意力。温馨提醒:允许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谈论一些事情,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开心或不开心,不可以惯着孩子。三、能达到什么样的适应能力?3~4岁,能在成年人的帮助下,较快的适应集体生活,但偶尔还会因不适应而哭闹;4~5岁,能在较冷或较热的环境中,持续活动半小时以上,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建立人际关系,适应新的老师或照顾自己的人;5~6岁,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能持续活动一个小时以上,能拥有自己比较好的玩伴,对幼儿园已经完全适应。温馨提醒:每天都要给孩子安排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经常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带孩子去游乐场和不同的孩子接触,让孩子适应各种不同环境。四、能达到什么样的自理能力?3~4岁,在提醒下,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4~5岁,知道饭前便后洗手,简单的衣服能自己穿脱,自己的物品在提醒下可以收拾整理;5~6岁,能根据天气冷热要求增添衣服,会自己系纽扣、系鞋带,能主动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温馨提醒:孩子肯定没有你想象中做的那么好,但父母一定不可以指责,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所有事情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五、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安全意识?3~4岁,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提醒下不做危险的事情;4~5岁,在公共场合知道紧跟父母,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说出自己和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家长电话号码;5~6岁,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玩耍时能主动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警察、医生、消防员分别是做什么的。温馨提醒:在生活中跟孩子讲解周围安全事务,比如燃气灶、电插座不能乱碰,药片不能随便吃,告诉孩子遇到某种危险时,具体应该怎么做。六、应该掌握哪些文明语言?3~4岁,能在家长提醒下,说一些简单礼貌用语,说话声音大小适中;4~5岁,能主动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根据场合改变自己说话语调,不随便说脏话;5~6岁,别人讲话时能主动回应,和他人正常交谈,能用不用的语气表达自己的心情,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温馨提醒:孩子的文明语言,大多数是在模仿紧家长,所以家长要注意平时说话方式,提醒孩子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什么场合下要打招呼、要说谢谢。七、能达到什么样的人际关系?3~4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欢跟熟悉的长辈一起玩;4~5岁,喜欢做游戏,有自己经常玩的小伙伴,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情愿意主动告诉家长;5~6岁,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喜欢结交新朋友,会主动跟小朋友交流,有开心的事情愿意主动分享。温馨提醒: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主动跟小朋友玩,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谈,经常要求同龄孩子到自己家玩。八、应该具备哪些自尊、自信的表现?3~4岁,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高兴,愿意自己主动承担一些小任务;4~5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喜欢让别人代替,敢于尝试有难度的活动;5~6岁,会为了名次而感到高兴或悲伤,能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主意比别人好,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温馨提醒:表扬要有针对性、要具体,不拿孩子和比人做比较,尊重孩子的意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允许孩子尝试自己的想法做事。九、具备哪些基本行为规范?3~4岁,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或公共场合规则,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4~5岁,开始理解规则的意义,并且基本上能遵守,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知道说谎是不对的;5~6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游戏规则,爱护公共财物,做错事知道承认错误,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温馨提醒:孩子的行为规范,基本上都是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讲解规则的意义,经常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最后说一点,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化差异,可能你的孩子在A方面表现突出,但在B方面就表现落后,此时不需要太过担心。家长要做到读懂孩子心理、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尊重孩子成长必然规律、照顾好孩子的情绪、正确与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就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jznz/1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