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林某,男,2岁多。
主诉:便时肛内肿物脱出半年。
现病史: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色泽淡红呈环状脱出,便后脱出物无法自行还纳肛内,需家长用手法复位,偶有大便带血,纳差便溏,舌淡苔薄白,数次求诊于妇幼保健院、医院等均未见效。
肛门视诊:直肠粘膜呈环状脱出。
诊断中医诊断:脱肛(脾虚气陷证)
西医诊断:直肠脱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治疗方法1.补中益气汤7剂,口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2.固脱苦参汤7剂,熏洗坐浴,每日一剂,每日便后熏洗;
3.紫芨油7支,便后肛内换药,每日一次。
二诊(年1月29日)患儿药后症状日渐减轻,辰下便后无肛内肿物脱出,纳可,大便质软,舌质淡红苔薄白,嘱继服补中益气汤7剂。平素用党参、黄芪煲汤食疗以巩固疗效。
随访(年5月22日)4个月来便后肛内肿物未再脱出
本案小儿脱肛由于小儿气血未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固摄乏力,升举无力而出现直肠脱垂,便时肛内肿物脱出,需用手还纳,伴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李东垣针对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的病机提出了“补中、升阳”的制方原则,脾胃是元气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生长与升发是脾胃气机升降的关键,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充沛,才能气机升降正常。本案系因小儿气血未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致气虚摄纳不力所形成,脾胃虚则中气亦虚,摄纳不力,升举无能,故而脱肛。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佐药;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使药;全方配伍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于是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凡下脱、下垂诸症皆可自复其位。
固脱苦参洗剂系叶玲主任临床经验方,方中黄芪补肺气,益脾胃,升清阳,肺气旺则五脏之气皆旺,重用黄芪峻补肺脾之气为君,臣药党参助黄芪则补气健脾之功益著,佐以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清阳,五倍子涩以固脱,五味子酸以收敛,苦参泄热燥湿共为使药。诸药合用熏洗坐浴,共奏补中益气、升提固涩之功而获效。
紫芨油系叶玲主任临床经验方,紫芨油外用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助其复位。
作者简介
吴才贤
中医肛肠硕士,医师,叶玲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福建省名中医叶玲主任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结肠炎等肛肠专科疾病的相关诊治,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校管课题1项,参编《脱肛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专著。
吴才贤门诊时间:周五下午。
手术日:周二、三、四全天。
肛肠科门诊:门诊综合楼五楼
肛肠科病房:病房楼13号楼二、三楼
叶玲名中医工作室吴才贤*叶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