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此外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皮肤瘙痒患者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另也有学者认为与神经损伤有关,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及髓鞘的肿胀、板层分离及脱髓鞘改变等,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异常,使神经纤维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发生紊乱,如反应迟钝、释放异常递质、递质释放失控及递质释放阻滞等,从而引发皮肤的异常反应如皮肤干燥、瘙痒、斑疹等。
临床表现
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据统计发生率约为7%-43%,临床可以表现为全身瘙痒,也可表现为肛门、女阴、阴囊等部位局部瘙痒。糖尿病合并的皮肤瘙痒症,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约各占一半,临床上因顽固性皮肤瘙痒而后才查出糖尿病者不在少数。虽然一般说来预后良好,但其痛苦异常,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多,夜间加重,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睡眠,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并成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相关皮肤病。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患者因瘙痒搔抓,抓破皮肤,表现为血痕累累者,则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称“阴痒”,肛门周围瘙痒,称“肛门作痒”。皮肤瘙痒甚至造成血糖波动,局部皮肤可表现为干燥、脱屑、皲裂,肤色改变,搔抓后可有抓痕。在糖尿病病友,尤其是老年病友和女性病友非常多见,女性朋友则更多见皮肤湿痒,有时可以伴有白带量多、有味,皮肤痒甚,搔之流水等。总的可以说非常痛苦,严重影响糖尿病病友的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
1、积极控制血糖积极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疗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对症治疗瘙痒局部,可以外用止痒剂,如复方薄荷酊、薄荷酚甘油洗剂、樟脑酊、止痒霜等。全身性的瘙痒可内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合并有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可用2%-4%的碳酸氢钠液冲洗外阴,局部使用制霉菌素软膏、达克宁霜等。
3、改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剂对于合并有较为严和微血管病变的皮肤瘙痒患者,多为难治,应当适当使用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营养神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