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元旦活动,老师在班级收集表演节目。你想给孩子报个节目,孩子却拒绝说,妈妈,我不会,我不想参加。。。
小区举办亲子DIY活动,你想带孩子一起下去参加,结果,孩子死活不肯下去,吵嚷着说,我不去,我不会。。。
同学聚餐,带上娃娃一起。活动的时候,孩子总是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聚在一块玩,任你怎么鼓励,孩子都是趴着你的身上说,妈妈,我怕,我不会。。。
孩子经常说,我不会,我怕,这样的现象是怎么导致的呢?
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的?要怎样引导孩子改善这种情况呢?
有一本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儿童心理学-其实你不懂孩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施臻彦,一名儿童心理学研究员。
作者在这本书中,详细地分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背后原因,同时,也给出了简单易操作的一些指导方法。
书中详细地分析了,孩子总喜欢说“我不会”,“我怕”的背后原因,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育儿过程中要怎样教养孩子,去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的一些实操方法。
把这些分享给大家,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
01
理解成人和孩子的不同视角
人是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的不断成长,思维会跟着改变。
所以,成人和小孩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成人的世界,忙忙碌碌,高速运转。整天思考着怎样更快的完成这件事情,怎样更好的赚取更多的钱。急匆匆地赶着做这个、那个的,没有消停。
但是,你要是仔细观察孩子们,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孩子们会整天慢悠悠的看看这里,看看那里,不急着做事,也不急着赶路,根本体察不到大人们忙碌的步伐。
因为这个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冲突就起来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你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很希望你的孩子能够体会到你的不容易,理解你的匆忙和焦急。但是,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这些。
就像我们经常容易挂在嘴边的那些话,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怎样就一点都不领情呢?我们做那么多,不都是为了你好吗?。。。
但是,孩子其实他们真的并不懂这些。
因为,孩子们还正处在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他们还无法做到凡事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其实,换句话说,就算是我们成年人,谁又能凡事都可以做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呢?
既然,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做到呢?
所以,在孩子教养过程中,首先,你要学会换位思考。
走进孩子的心里,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特征,这样才能够缓解我们教养过程中的焦虑和不安。
02
别给孩子制造过大的压力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看一下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早上,你着急着送孩子去上学,但是孩子还在磨磨蹭蹭地看着餐桌上的蛋糕想着该拿哪个蛋糕好呢?眼看上班时间就快到了,你只好自己动手,随意抓上几个蛋糕就强行把孩子带走。
孩子一脸地不高兴,嘟嚷着嘴说,等等嘛,拽得我手疼。
到了电梯门口,孩子的鞋带还是没有系好,你强行督促说,快点啦,都说了要你早点准备,早点准备,就是不听。
长此以往,孩子面对你的督促,越来越感觉到压力。又因为,自己总是没有完成这样的任务,渐渐地,孩子就会变成喜欢说,“我不会穿”,“我不会选”,“我不会弄”。
其实,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
他们对我们平日的一言一行,我们的情绪都会十分在意。要是孩子经常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们会觉得自己无法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成一种口头禅“我不会”,“我不敢”。
所以,当我们听到孩子经常这样说的时候,我们需要马上反思我们自己平日对孩子是不是造成了太大的压力,是不是要求孩子太多了。
03
适当地帮助孩子,提升孩子自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但是,在培养独立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能够帮助孩子在受到打击或受挫时,重拾信心。
结果和过程,哪个更重要?
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定方向。
但是,孩子还在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过程中,这个过程里,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