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们接诊了一个46岁的“痔疮”患者。
他是一位中学教师,自诉得了“痔疮”有好多年了,一开始,就是肛门排便疼痛,只要不喝酒、不吃辣,几天就会自动好转;
后来,则需要吃药治疗;
到去年,更严重了,即使不“上火”,也经常犯,三天两头大便带血,弄的痛苦不堪,不得已,去年12月份做了痔疮手术。
然而,好景不长,术后没多长时间,又开始闹心,不仅疼痛,还带持续便血。
他医院,还吃了不少祖传秘方,但总不见好转。
其间,也有医生劝他做一次肠镜看看,他因为听说“肠镜很难受”,而拒绝了。
这样陆陆续续地治疗了大半年,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每天便血的次数也从一两次,到五六次,原来是鲜红色,现在是暗红色,还伴有粘液,腥臭不堪,大便也像铅笔一样细。
不但如此,他还感觉体重减轻、浑身乏力,这才在家人劝说下来做肠镜检查。
听完他的自诉,检查完他的体征,我心里不免警惕起来:“不会是有一个被痔疮耽误的病人吧?”
尽管我心里但愿我的猜测是做错误的,但是,肠镜刚进去,就印证了我的猜测!
距肛门10-12cm处,一个巨大环周性占位!直肠癌,而且应该是晚期!
巨大占位性病变
直肠癌已经是高发癌症!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年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属为37.63万人,直肠癌死亡患者19.10万人。
结直肠癌在近10年间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结直肠癌在地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发病率最高,此外依次是中部、南部、西南、东北、北部,发病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年12月)。
但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成为我国第三高发的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每年递增约4%,可以说结直肠癌现在是影响中国人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大约70%的结肠癌,发生在直肠。由于直肠癌也有出血的症状,很容易和痔疮相混淆。
什么是痔疮?肛门是人体消化道的末端,痔疮是此区域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根据发生部位又可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种。它是因为种种原因致使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充血、血液淤积,压力增高,或因静脉壁薄弱,从而造成静脉的扩大和曲张,形成了静脉团,即称为“痔”。
老百姓最常说的痔是外痔,因为可以直接在肛门周围通过肉眼看到或者可以自己触摸到。而内痔则发生在肛门以内,从体表看不到,只有医生进行肛诊才可以检查到。大便带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无症状痔疮不需要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
什么是直肠癌?直肠是肛门以内长12~15cm的一段消化道,末端与肛门直接相连。别小看这12~15cm长的消化道,发生在此处的癌症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直肠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但是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
绝大多数直肠癌病人在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中国人的直肠癌多发生在中下段直肠。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是直肠癌的常见症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增多,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王锋介绍,每次上专家门诊,30个来就诊的患者中就会有1~2个被诊断为直肠癌。近几年,他已经做了超过台的直肠癌手术。
由于痔疮和直肠癌的发病部位相似,二者最常见的症状都为便血,容易混淆。因此当有些症状交叉或不典型时,尤其是两种疾病并存时,老百姓检查发现有痔疮后,就有可能局限于痔疮的治疗,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延误直肠癌的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为什么80%的直肠癌首诊会被误诊为“痔疮”?据相关数据,大约80%的直肠癌首次出现便血症状,会被误诊为或者误认为是痔疮。
原因大致如下:
1、痔疮和直肠癌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两者发病部位相近
直肠癌初期症状不典型,与痔疮的临床表现类似,如都有便血、排便困难、有脱落物等。因此,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混淆。
2、大众缺乏科普卫生知识并且对直肠癌认识不足
俗话说“十人九痔”,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常见病,一旦出现便血,大多以为是患上了“痔疮”,加上生活不良习惯、职业因素等,出现便血症状,就更容易自圆其说。未搞清原因,私自按“痔疮”治疗或未予重视。
3、部分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或临床经验有限
对直肠癌认识不足,缺乏警惕,思路狭窄,考虑局限,忽视了腹泻便血的患者,排除其直肠癌的可能性,同时对临床检查不重视,特别是直肠指检。
4、患者自以为痔疮
部分患者去看医生,一开口就说自己得了痔疮,加上一些症状,极易使部分粗心的医生先入为主地把它当“痔疮”来治,也没有细致进一步鉴别诊断。
5、对青年患者重视不够
虽然直肠癌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但我国30岁以下的病例亦占10%~20%,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因此青年人出现便血,也不能忽视直肠癌的排查。
6、痔疮与肠癌同时存在
虽然痔疮不会癌变,但可能与肠癌同时存在,此时往往只注意到痔疮,而忽及了肠癌!
如何区别直肠癌与痔疮呢?痔疮和直肠癌都会有便血,但是便血也是有区别的,要学会鉴别。
1.大便带血症状有区别:
痔疮表现为滴血,而且是便后出血;
而直肠肿瘤出血则是大便表面有血迹;
两者出血量也大有不同,痔疮几乎每次排便困难时都可能产生,而直肠癌出血量不多,不一定每次都有。
2.排便习惯不一样:
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尤其是大便变细,即使是痔核脱出,也只表现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
直肠癌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伴有腹部膨胀,阵发性腹痛。症状一旦出现,不会自行缓解。
3.排便感受完全不同:
1)肛门直肠坠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状。主要由瘘口溢出,也会由肛门内排出,或由肛周的肌肤溢出。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症状。
2)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4.全身症状来鉴别:
一般痔疮很少有全身症状,只要是局部症状,除非形成感染肛周脓肿。
肠癌患者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5.肛门指检的区别:
手指触到的是一些凸起的小粒则为痔疮;
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
出现便血,如何检查?1、肛门指诊
直肠指诊是最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也是初步诊断、早期发现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80%以上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均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所以不要忽视直肠指诊,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直肠指诊。
2、结肠镜
通过肠镜能直视结直肠内部,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同时可取病理送检,确定肿块性质及分化程度。
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同样建议有家族史或者年龄达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该做定期筛查。
3、CT
若患者拒绝做肠镜检查,可选择在有结肠重建技术的单位进行CT检查,也可以发现肠壁病变。出于CT有辐射性,且发现早期病变优势不如肠镜,因此较少于早期检查,是无法进行肠镜检查的另一种选择。
最后总结:如果发现暗红色便血、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大便变细等)或伴有腹痛、消瘦、乏力。
出现医院就诊,避免误以为痔疮、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疾病,延误诊断和治疗。
为您的肛肠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原:阜医院)是一家医院,着重研究治疗各种疑难肛肠疾病,如高位复杂性肛瘘、嵌顿痔、复杂性混合痔、复杂性肛裂、重度直肠脱垂、小儿肛肠病、结直肠肿瘤等等,多项临床重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省级、市级多个荣誉奖项。医院设有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年在全国肛肠大会上发布数据,我院五大优势病种为: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和直肠脱垂。医院十余年如一日,用精湛技术守护您的肛肠健康。
有以下问题都可以向我院咨询
无痛胃镜
无痛肠镜
胶囊内镜
口臭
胃痛
胃酸
胃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食道炎
胃溃疡
急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各种痔疮
肛周脓肿
肛瘘
肛裂
直肠脱垂
肛门直肠狭窄
肛窦炎
肛周湿疹
小儿先天性肛门畸形
肠炎
结肠瘤
直肠癌
便秘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结直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肛乳头瘤
肛隐窝炎
藏毛窦
坏死性筋膜炎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