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周的案例分析中,孩子们具备最多的共同特点就是——拖拉磨蹭,这也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起床磨蹭、穿衣磨蹭、吃饭磨蹭,写作业就更别提了,能有多磨蹭就有多磨蹭。那到底为什么孩子会磨蹭呢?下面这个视频,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11:58视频中的小女孩,从早上睁眼开始,就在被妈妈催促着“快点快点”,可结果却是妈妈急的焦头烂额,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试想一下,如果换作是你在做事,身边却不停有人在碎碎念:你快点快点快点…是不是也挺崩溃的?所以正是因为你说了太多“快点”了,孩子就把你的话“屏蔽”了,他该磨蹭还磨蹭。这种“过度唠叨型”家长,有你吗?第二种:过度包办型孩子不好好吃饭,就过去给他喂几口;孩子穿衣服慢了点,就冲过去说我来帮你,相信这是很多家长的日常了。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动作这么慢,还不如我来上手快一点。可是你越包办代替,孩子的能力不是越提升不了吗?等让他独立生活的时候,依旧慢吞吞,到时候着急就晚了。第三种:期望太高型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导致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孩子也苦恼,家长也烦躁。比如系扣子,大人3秒钟就系好了,3岁的孩子可能需要3分钟才能系好。而这大人吼得越厉害,孩子往往动作越慢:应激反应会让他因为紧张失去思考能力,反而更不知道怎么做了。当然,除了家长的原因,孩子自身因素也会造成他磨蹭拖拉——感统失调。触觉发育不当触觉敏感的孩子,大脑会接受比其他人更多的信息,这就让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周围环境干扰,也就表现出孩子写作业时,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瞅瞅那儿,效率也就因此降低了。家长可以给孩子用触觉刷,在他的小腿、小臂、后背处进行刷拭,来给孩子脱敏。动作发展不协调有的孩子到了4、5岁的时候,仍然不能很好地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做事磨磨蹭蹭。这就要考虑孩子的动作协调性是否出了问题。孩子发育性协调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特殊发育障碍,表现为运动控制、时间安排、计划和持久能力的缺陷。对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情绪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平时如何鉴别:1、运动不协调、笨拙,容易撞到物体、碰洒液体。2、特定技能差,不论粗大运动技能、还是精细运动,比如踩单车、跳绳、系鞋带等都做的很差。3、智力和语言能力正常,但运动能力差。4、身体协调性的运动,比如上下楼、站着穿裤子、网球、棒球等,时常有障碍,胯跳等出现异常姿势。5、书写能力差。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一些左右协调配合的运动,比如大脚碰小脚、越线开合跳等,提高孩子的左右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触觉和前庭功能发育不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前面我们说了,触觉是神经传导通路,只有触觉发展得好,信息才能传导得好。而前庭觉是大脑的“门槛”,任何信息都要通过前庭系统的过滤筛选才能进入大脑。如果孩子的前庭功能太敏感,进入大脑的信息增多,孩子处理起来就很费劲,也就表现出磨蹭了。关于前庭觉的知识,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前庭功能统合失调——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及测评方法家长可以带孩子练习原地接抛球、踢纸杯游戏,来改善孩子的前庭功能。00:15缺乏时间观念此外,如果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也容易表现出拖拉磨蹭,所以家长要抓住孩子4岁时的数字关键期,培养孩子对数字和钟表的认识能力。可以在生活中陪孩子做做游戏,比如“三分钟穿衣比赛”之类的;日常对话中,可以融入“当钟表上的长针走到5的时候,我们就要吃饭啦”之类的语言,用明确的语言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最后我想说,孩子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他的“慢”并不代表停滞不前。反而他一直在“动”,只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速度”而已。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不断的催促,而是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与其说“你怎么这么慢吞吞”、“还不快点,都快迟到了”。不如温和地提醒孩子“如果现在起床,等下去到幼儿园就是第一名哦”。我们做父母的,无非就希望孩子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和日常。孩子做不到,父母应该停下来陪他想想怎么解决问题,给予他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节奏中快乐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nzzy/1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