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脓肿中医
脓肿复发
预防脓肿
胶质脓肿
脓肿后遗症
识诊脓肿

脓肿也可以微创治疗

高位全马蹄形脓肿是治性疾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因涉及肛管直肠周围多个间隙充分引流、一次性瘘管根治、功能保护、术后管理的繁简等多方面的问题,临床上需要全盘考虑、多方兼顾,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采用完全浮线法(Totallylooseseton),以线代刀,全面兼切开、旷置、引流、一期根治、肛门功能、肛门美观及术后管理。以下呈上一例高位全马蹄形肛周脓肿,藉以说明。

患者,彭某某,男性,64岁

简要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肛门周围胀痛不适,伴发热,医院就诊行抗感染治疗疼痛症状消退,期间肛门肿痛复发作,并给予反复抗感染治疗。10天前再发肛门疼痛,咳嗽加重,伴畏寒发热,医院再次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加重,伴小便困难,本次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

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无畸形,肛门居中,肛门周围皮肤晕红,皮肤张力增高,皮纹变浅,截石位7点皮肤有破溃,脓液流出,肛门一周皮肤触及质韧,有压痛。肛内指诊肛直环硬化,直肠后侧括约肌饱满,质韧有压痛,退指无脓性分泌物流出。肛门紧窄,肛门镜无法置入。

术前诊断:肛周脓肿

术中诊断:肛周脓肿(脓肿波及肛管括约肌间后深间隙(DPIS),肛管坐骨间隙,肛周皮下间隙、直肠后间隙和提肌下间隙)

手术方式:高位全马蹄形肛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

麻醉:腰麻

术者:陶琦,郑武

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未于重视及治疗,本次入院血糖明显偏高(尿糖2+,空腹血糖8.21mmol/L)。

1、入院后行急诊手术(术前预约盆腔MRI周期过长,遂放弃),术前肛门情况。

2、术毕情况,截石位6点切开肛管括约肌后深间隙,清除内口引流。4点向3点方向蔓延脓腔深约8cm,达提肌下间隙。两侧累及坐骨肛管窝,后侧抵达肛管括约肌后深间隙。

3点肛缘外血管钳探查深度约8cm,达提肌下间隙。

3、3点位最深处留置T管引流,便于换药冲洗。6点位切开肛腺、部分括约肌引流,余脓腔均戳出直径约0.5cm小孔并留置橡胶线引流,扎紧橡胶线两端呈环状,并呈活动状态便于引流皮下脓腔。挂线跨度以2cm左右为宜。避免了在肛门周围做大切口所导致的肛门变形、广泛瘢痕残留、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换药简单,只需要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冲洗,避免传统切口反复“上捻子”的痛苦。术后一周即可带线出院,便后在家自行坐浴即可,一周来门诊复查一次,根据伤口生长情况陆续拆除引流浮线,拆除引流线间断无痛苦,甚至可远程指导病人自行拆除浮线。大大简化术后伤口的管理。

4、术后第3天,已排大便。肛门周围红肿逐渐消退,质地变软。皮纹恢逐渐复正常,每日使用温盐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日,每日0.5%甲硝唑溶液冲洗一次。术后三日即出院,出院后病人在家继续自行坐浴,2次/日。可以正常淋浴、适当活动,可从事比较轻松的工作,医院门诊复查一次,直至拆除全部引流浮线。

5、术后2周复查,皮下伤口腔正常生长并缩小,伤口引流通畅,肛周皮肤恢复正常质地,拆除截石位3点位提肌下间隙引流管。

6、术后第3周,伤口腔进一步缩小,可见新鲜肉芽组织挤出生长,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愈合周期掌握拆线时机,拆线遵循先浅后深、先辅后主、逐一拆除的原则。

7、术后第4周,拆除引流线后所留瘢痕呈点状,皮肤损伤小,肛门功能保存完好,符合微创理念。

88

8、术后第5周

9、术后第6周,继续拆线。

10、术后第7周,继续拆除最后2根引流线。

11、术后第8周复查,伤口愈合,暂未见瘘管形成。

小结:

受中医拖线疗法的启示,浮线法治疗肛周感染性疾病(肛周脓肿、肛瘘),不仅把浮线当做辅助引流工具,更注重于旷置引流瘘道、脓腔,使肛周脓腔内新生肉芽组织从管壁或脓腔壁向中间生长,而不是从基底部生长,创面基本不存在再生皮肤覆盖的过程,肉芽增生速度大于细菌坏速度,最终达到“同步愈合”,其愈合形式有别于常规二期愈合。采用浮线法治疗肛周脓肿、肛瘘,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痛苦,手术创伤小,术后管理简单(免除换药之痛),住院周期短(原本需住院一月并每日换药的,现在不需要了),恢复工作快(术后一周出院即可从事轻松的工作),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该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术后肛门失禁风险低,手术安全度高,手术治愈率与传统方法相当。术后几乎不留瘢痕,肛门外观整洁,符合微创医疗,可以作为肛周感染性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广泛开展。

陶琦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nzzy/187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