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会看到有些宝宝
经常有“挠自己的小屁屁”的习惯
有时甚至还会让宝宝
烦躁不安、夜间哭闹……
这个时候
宝爸宝妈们要警惕了!
这极有可能是蛲(náo)虫在作祟
蛲虫又叫“屁股虫”、“线头虫”。白色线状,它并不像蛔虫那么大,它其实很小,大约只有家里的缝衣针一样大小。
感染蛲虫后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它常常在夜间爬出来兴风作浪,使宝宝肛门痒或夜间哭闹不止、经常惊醒、睡不好觉。女宝宝感染了蛲虫,还会出现阴部分泌物增多、会阴瘙痒等症状。有时还会跑到尿道里,引起宝宝尿道炎,严重时还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诶惹妈呀!
光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宝宝为什么会得蛲虫病呢?
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染方式有2种:
1.自身感染:雌虫于夜间爬出肛门,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奇痒,宝宝用手指挠痒而沾染虫卵,在进食或吮吸手指时吞入虫卵感染。若虫卵在肛门口孵化,幼虫可爬进肛门,侵入大肠,引起逆行感染。
2.异体感染:触摸被虫卵污染的食物、玩具后经口感染,也可经口鼻吸入飞扬的虫卵再咽下而感染,这是造成集体和家庭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感染蛲虫?
宝爸宝妈们可以在夜间宝宝熟睡的2~3小时后,检查肛门是否有虫体;也可以在早上宝宝未排便之前用透明胶带粘一下宝宝的肛门部位,带着胶带让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卵,连续观察3天,可提高找到虫卵几率。
宝宝们总喜欢到处摸摸爬爬
小小寄生虫随时都有可能“钻”进身体
对于宝宝来说
不可不防
如何防治蛲虫病?
1.医院或疾控中心确诊感染蛲虫,遵从医嘱口服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治疗,两周后再重复服药一次。家庭成员和幼儿园同班同宿舍的小伙伴们也需一同检查和服药驱虫。否则,遗漏的感染者又会重新传播。
2.培养小儿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等卫生习惯。
3.小儿内衣裤要天天换,起床后应将衣裤与床单洗净煮沸,杀灭虫卵。
4.清晨最好洗淋浴,注意冲洗肛门,可将大量幼虫或虫卵冲走。
5.小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被褥宜经常清洗、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6~8小时,以杀灭虫卵。
6.对托幼机构的小儿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普查,并在发现流行趋势后组织集体服药,以防交叉、重复感染。
供稿:寄生虫病防制所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