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鞋带分类
鞋带特点
鞋带用途
鞋带优势
鞋带介绍
鞋带发展

培养孩子处理问题与压力的能力

培养孩子处理问题与压力的能力

眼下备受宠爱的孩子,往往被剥夺了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出生之后,所有生活琐事都是父母或长辈代劳,自己几乎不用动手。

我们都知道,成熟的人掌握自己的人生幸福,也都听过:“决定人生幸福的,不是命运,而是抉择。”

当万事顺遂如意的时候,谁都觉得能对自己负责,有能力自己把人生处理得很美满。

可是,当一个人不能或不愿为自己人生负责时,通常都是遇到瓶颈或坠入谷底,或是诸事不顺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刻,才能分辨一个人到底是否真的能为自己负责,还是只会把各种不顺遂推到各种理由上,给自己找出借口来开脱责任。可能是时运不济啦,遇人不淑啦,时机太差啦,金融危机啦,各式各样的理由,阻碍了自己为自己负责任。因为找借口实在是简单多了,也轻松多了,只可惜,也让人难有长进。

因此,只有当遇到压力与困难时,才是为自己负责的挑战时刻。如果有能力处理压力解决问题,那么,对自己负责也就易于贯彻了。

眼下备受宠爱的孩子,往往被剥夺了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出生之后,所有生活琐事都是父母或长辈代劳,自己几乎不用动手。当我们看到孩子手忙脚乱地穿一件衣服,或是总是系不好鞋带时,最应该做的不是立刻帮他做好,而是应该耐心教导并等待,然后让他学会自己处理,即使孩子做得不如父母又快又好,但是这些都是设法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或困难的机会。生活中的小问题有能力处理得好,其实已经解决了人生中绝大部分的问题。因为,很多严重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及早解决小问题,慢慢累积成为大问题的,并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徐博华刚升上高中,就觉得离高考近了,他从小就喜欢建筑,一直梦想着考上最好的大学,现在就开始为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而担忧,有时候连睡觉都不踏实。不过,暑假他上了父亲代为报名的卡内基训练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面对压力解决问题。博华对此很有领悟,他感悟到,未来尚未发生的事其实都不确定,唯一能够把握的其实只有今天,只有今天才是实实在在的。他决定采取卡内基克服压力金科玉律第一条原则:“活在今天的方格中”,只要努力做好当天该做的事,就会感到充实,也就离自己的目标近了一步。博华做到了立刻停止像过去那样无谓地忧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他更进一步制定了一本计划手册,仔细规划每天甚至每一小时应该完成的任务。回想起以前那种折磨人的生活,博华发现新生活是如此充实,简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李钟宇虽然才小学五年级,就在接受卡内基训练后的新学年开始时,每天早上以“一切由我开始”的格言,起床迎接新的一天。念过格言后,他要求自己想到3件事:(1)有成就感的事;(2)需要坚持不懈的事;(3)最快乐的事。这样开始一天新的生活,钟宇过得非常快乐,因为,他总是带着积极正向的心态,迎接每一天。这看似与解决问题与压力无关,其实,只要能拥有正向的心态,就是减少压力与问题的最佳措施。

戴尔·卡内基曾在他的名著《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中》一书中,提到一个小故事,一棵高大的树木突然轰然倒下,这棵树已经活了多年,历经数不清的雷电狂风依然屹立,那么,怎么会好端端地突然就倒了呢?人们很快地发现,原来这棵巨大的树木,已经被白蚁给蛀空了,促使这庞然大物倒下的,竟然只是随手可置之死地的小小白蚁,大家一时之间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生活中未被处理的问题与压力,就像白蚁一样,看似没有威胁性,长久的啃噬,却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父母要能及时教导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适时放手,给孩子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从小学会面对问题,并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信。

郭盈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的小学六年,都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度过的,回到国内上初中,需要适应的地方很多,除了整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体制以及生活方式之外,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国内的学习压力。就在这个时候,盈欣接受了卡内基培训,她更有自信地改变自己的态度,来积极适应改变。在学校里,盈欣曾经与同学发生过冲突,也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盈欣都能坚强面对,父母曾经提议转学,但是盈欣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这个适应的问题。通过她的努力,果然,同学们渐渐接受了她,一位曾经与她有过冲突的同学,现在还成了她的好朋友,家中同学聚会都会叫上盈欣。

很显然,盈欣通过坚持及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压力,通过了这个考验,适应了全新的环境。这个成功的经验,将成为她未来面对问题与困难时最好的心理能量。盈欣的父母也表现得很有分寸,他们基本上能明白,盈欣需要自己去面对这个挑战,没有去代她解决问题。父母只是提出是否需要转学的选择,但并未代替盈欣作决定。当父母能分清楚什么是孩子本身需面对的问题,就已经掌握了教育及指导的关键。理想的爱,是让子女能勇敢地离开父母自行独立,而非依赖父母替自己作一切决定,出了问题再来怪罪父母。虽然父母一阵子难免觉得若有所失,觉得孩子似乎不再需要自己了。但不要着急!当孩子成人后,他们又会乐意再回到父母的身边,享受另一层次的成年亲子之乐。

通常,人们会羡慕有些人运气似乎总是特别好,倒霉的事很少发生在他们身上。其实,人们没有看到的是,所谓运气好的人,多半对困难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正面迎向它,并主动设法解决它,避免困难变大成为真正的压力来源。因此,看来似乎没有碰过什么问题。

与之相反的另一类人,则总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好像什么倒霉的事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通常遇到问题时,他们很自然地怨天尤人、怪东怪西,就是不肯直接面对问题,设法寻找方法或资源,解决问题或起码降低压力。这种习惯常让问题有机会变大。

能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就像冲浪者一样。冲浪者往往划着冲浪板,努力向外海划去,等待合适的浪头,当浪头来临时,立刻站上冲浪板开始乘浪御风而行。就像自我负责的人,能积极迎向挑战,主动解决问题,旁人看来顺利滑过了惊涛骇浪,只是运气好罢了。其实那都是不断练习的结果。一般人则通常对海浪一无所知,当海浪冲过来时,只能被浪头击倒,或被席卷而去。正如人们通常不了解压力的来源,无法正面面对挑战与问题,只有等着被席卷的命运,然后怪罪自己时运不济。

不管父母如何愿意负起保护孩子的责任来,孩子终究必须面对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的问题与挑战,为自己负责,这都是父母无法越俎代庖的事。因此,能越早成为帮助孩子独立思考、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就越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适应各种社会变化,成为能够驾驭困难之浪的人,而非成为只能被困难击倒的人。

刘雨森数学成绩向来不理想,自己也怀疑有没有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另一件看来不太相关的事,是雨森与同学在学校的交流也不主动。暑假父母送他接受卡内基训练,他的自信提高了,新学期进入高一,他一改常态,在新环境内采取主动与同学认识交流,也能更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他的学校营造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对于雨森来说,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他却能很有自信地不被困难吓倒,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上,找到中文教材来对照参考,加速初期的适应第二语文的时间,果然很快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用雨森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90%的注意力是放在解决问题上的,而不像以前,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在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来,自信的基础影响了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态度。因此,我们在第一、二章中,特别强调自信的重要性。

只有畅通互信的亲子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所面对的困难,然后才能有效协助孩子面对问题,辅导他们设法解决问题,父母的陪伴及信任很重要,否则,很可能想要越俎代庖,或不信任孩子能处理而率先跳进去处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以下是一篇来自青少年毕业学员蔡智怡的分享,很能说明当面对问题时,能自我开导的重要性:

因为我是个女孩,所以感情也比较细腻,常能捕捉到旁人很细微的动作,并且自己作出解读。我们是南方人,家里人一直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我常感觉,自己得到的关爱比弟弟少,有时候抱怨,有时候只是自己偷偷地掉泪。妈妈总会放手,让我自己去做一些事,比如让我一个人搭车出门,即使所有人都夸赞我的独立,让妈妈省心,可是我的内心深处,却刚好需要妈妈更多的关怀,似乎她如果不放心我单独出门,就像比较关心我似的。卡内基的最后一讲可以邀请来宾,班上同学都有家长出席,可是妈妈说前一天过于劳累,无法出席。我心里很失望,毕业短讲我谈的就是这个主题,以前的我会因为这种假想,而弄得自己很难过,但是我学到了要为自己负责,没想到这个短讲得到全班同学的欣赏,把选票投给了我这个“独立自主”的女孩,我因此得到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唯一的一个最高成就奖,而且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我觉得自己看开了许多,我和弟弟都是父母生养的,没有理由她会不在乎我,母亲永远是最爱你的人,只不过爱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如果不是那堂课,估计“妈妈不爱我”的错误想法会一直困扰我吧!感谢卡内基带给我的一切!

看得出来,对智怡来说,这是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相信也会带给她与母亲互动的压力,可是,受训的获益竟然是能够成熟地直面问题,并控制自己的态度与思考的方向,自己解决了这个心结,真让人以她为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sznz/10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