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养、十分防
一、春季做好肛肠养生
(一)饮食清淡消春火
生活中有很多患者朋友有乏力气短症状,春季是最好的治疗时机。
春季养生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香菜、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菠菜、荠菜、柳芽、马齿笕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
儿童、老年人和消化能力弱者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柑橘、柠檬、小白菜、油菜、西红柿、胡萝卜等。不要过食油腻、黏硬的食品,如汤圆、年糕、油炸食品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二)心情舒畅多运动
春天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
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健康十分有利。
运动应注意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
二、夏天8个小妙招让你远离肛肠疾病
(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培养每晨定时主动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吸烟,不看书、报,每次排便时间不超5分钟,要用最短的时间排便,以减少局部的刺激。排便全过程,不论干便、稀便都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加重肛肠病的出现。
(二)排便异常时,要注意:
便秘可导致粪便在肠道堆积,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大便干燥要及时解决,切不可久蹲、强弩。
可采用理化方法。1.提肛运动做36次,以刺激肛管及直肠末端感受器,增加便意感;(提肛运动的方法: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提一松为一次,每日睡前及起床前做)。还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食指或中指插入肛门,指诊的刺激可产生便意。物理方法既简单、有效,又方便、易行。2.化学手段:将开塞露插入肛门,挤进药液的1/10—1/5,肛门放松,等待1—2分钟,帮助排除大便。
(三)便后肛门护理
便后不要用粗糙的纸擦拭肛门,也不要用脸盆清洗,最好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同时按摩肛门,做提肛(收缩)肛门的运动。再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的纸巾沾干,有条件的可选用冲洗干燥器。
(四)饮食合理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粗细搭配、主副食搭配、干稀搭配、营养素搭配、生熟搭配。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要洗干净,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酒,有资料显示,喜食辣者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61.6%,喜食酒者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64.6%。
(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地安排生活起居,常变换体位,做到规律生活,劳逸结合,每天保证睡眠8小时。不要长期站立、行走或久坐、久蹲,否则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肛肠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锻炼
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身体健康,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饭后缓行“以动助脾”,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运脾。这个“饭后”我们的理解应当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缓步散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饱不得急行”。饭后百步并不提倡饭后急行,而是缓行,不宜缓行者也可摆摆手足。
建议每周不少于4次运动,时间逐渐延长到40分钟/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强监测,确保安全。
(七)注意精神活动正常化
不良的情绪如:紧张、抑郁、烦躁等会引起人消化功能失常,因此,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要宽宏大度,妥善解决各种不愉快之事,排除干扰。
(八)积极治疗慢性病
医院的专科,对慢性病如:便秘、慢性腹泻等给予积极的治疗,不要自行随意用药。正常的大便为圆柱状香蕉便,当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时,应及时调整生活节奏、饮食搭配、运动量的大小和缓解学习、生活压力,只有将生活周期调节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才能减少肛肠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三、秋燥时节四招预防肛肠疾病“秋闹”
(一)晨起后饮温开水一杯
早起一杯,早餐好吸收。早上喝杯温开水,不仅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血液循环、有助控制体重、防止排便不畅、缓解身体疼痛、延缓人体衰老、提高睡眠质量,还能帮你有效吸收早餐。因此,清晨起床后,一定记得喝1—2杯(—毫升)温开水。温水就像润滑剂,在疏通喉管食道滞留上,具好有很好的“特异功能”。
(二)多吃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多种纤维素,可帮助人体预防便秘及消化道疾病,还有预防多种癌症功效。另外,多种蔬菜搭配主食吃,不仅可以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还可以大大提高营养的吸收。但值得注意的是,蔬菜和水果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营养价值相差很大,所以只有选择不同品种的蔬菜和水果合理搭配才有利于健康。
(三)生活规律、进行适度的活动
秋季,温差较大,气候又开始变得干燥。而且经过夏季的高温折磨,人的体能已经透支,并且大多数人在整个夏季都会选择呆在空调房里,活动量减少,长时间久坐使血液循环减慢,免疫力下降,肠胃浊气不能及时排出,淤积于肛门处,引发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同时,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同时加上入秋之后人体气虚,肠道功能弱化,因而患肛肠疾病的人数会显著增多。应在闲暇之余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促进肠胃蠕动和血液循环。
(四)就医要趁早,拖病惹烦恼,
肛肠疾病在秋季“泛滥”的原因还包括多数人对痔疮、肛瘘等许多肛肠疾病的发病征兆抱侥幸心理,或害怕治疗会受感染情愿不治疗,这些都让疾病有机可乘,其实很多肛肠疾病都是患者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一拖再拖的后果往往使病情恶化得更快。因此,如果出现有痔疮、便血、肛门脓肿、肛门瘙痒、肛门出血、黑便、肛门潮湿、腹泻、便秘等症状,应该及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四、冬季远离火锅等于远离痔疮
天气凉了,很多市民青睐吃辛辣的火锅,亲朋好友把酒围炉,暖意顿生。但是,在寒冬里偶尔吃一下火锅可以,却不能过于频繁,不然就易患“火锅病”,“在冬天,患者医院的病例时有发生。”麻辣火锅可谓一道冬季美食,然而过度进食麻辣肥腻大餐,脾虚的人会承受不了,脾会更虚,人体的运化功能越发不足。中医认为脾虚生湿,湿气郁积化热,湿热下注于肠,导致肛部静脉充血水肿。熬夜身体抵抗力差,再加上冰冻啤酒的刺激,就很容易诱发痔疮和肛周脓肿。
吃火锅等辛辣肥腻的食品,容易引发便秘。天冷空气干燥,体内水分流失较多,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也容易引起便秘。如果是已知的痔疮患者,局部皮肤、黏膜、血管在已经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情况下,不注意防护,容易并发肛裂症,加剧病情,增加痛苦。与此同时,吃多了火锅辛辣肥腻的食品,有的人也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导致肛肠疾病。
减少应酬。少喝酒,特别是白酒,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两,啤酒不要超过毫升。少熬夜,熬夜容易引起生物钟紊乱,导致生理压力增大。避免久坐,长时间地坐着,会导致血液循环减速,还容易造成脊椎损伤。
保持乐观情绪。情绪的变化与肛肠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传统中医认为,忧思过度则损伤脾胃,急躁暴怒导致肝气郁结,经络阻隔而引发痔疾。
保持肛门清洁。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女性朋友们更应养成清洁肛门的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干爽。排便后及睡前要用温水清洁会阴及肛门,经常更换内衣。质量不好的内裤可加重肛周疾病,因此内裤应选用薄而柔软的棉布制品。
注意保健。一些便秘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洗肠,预防肛肠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的发生。
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如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腹腔肿瘤等轻易诱发痔疮的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治疗,避免病上加病;不要只顾痔疮局部的处理而忽视全身性疾病的治疗。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仅可以预防肛裂,还适用于轻度患者缓解病情加重。对于重肛裂患者来说,一般的食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已经不能解除痛苦。只有通过手术彻底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