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皮
过了国庆假期,长江流域的气温通常急转直下,最高气温都很难再突破25度了,夜间温度甚至不到15度;同时伴随着昼短夜长以及秋季雨水天气增多,日照时间大大减少等自然季节现象。这些条件下,人工饲育条件的龟,尤其是当年新生的龟苗们,最易发生腐皮现象,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会迅速恶化引发死亡。
什么是龟腐皮病?(以下摘录自书本资料,太长不看可跳过)
龟腐皮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粪产碱杆菌等细菌引起的龟四肢、颈部、尾部及甲壳边缘部的皮肤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患部不久坏死;进一步发展时,颈部肌肉及骨骼和四肢的骨骼外露,爪脱落。皮肤腐烂达到颈部骨骼外露的大多会死亡。
病源细菌介绍及致死机理:
龟腐皮病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粪产碱杆菌等细菌引起的。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为最主要的病源。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
温和气单胞菌:Vibrionaceae(弧菌科)Aeromonas(产气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细菌、有运动性、不产胞、嗜中温菌。假单胞菌:细菌的一科,无核。直或稍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以极生鞭毛运动,不形成芽孢,化能有机营养,严格好氧,呼吸代谢,从不发酵。模式属为假单胞菌属。粪产碱杆菌:无荚膜、有动力,为专性需氧的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
发病初期,龟体表某些部位出现皮肤发生糜烂或红色出血点,剖检,内脏无明显变化;发病中期,病灶部位皮肤溃烂,露出红色的肌肉,溃烂处有出血和脓液渗出物,剖检可见肝脏稍有肿大并有出血点,脾脏颜色稍变浅,其他内脏正常;发病晚期,病灶部位的溃烂面积进一步扩大,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并有出血点,肾脏肿大也有出血点。组织显微病理变化皮肤病变处皮肤的表皮炎性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真皮毛细血管充血、出血、组织炎性水肿,疏松结缔组织表现明显疏松,胶原纤维均质化。肌肉病变部位肌肉的肌间质有许多炎性细胞浸润灶,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表层肌纤维坏死,同时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深层肌纤维均质化,表现为急性炎症的特点。肝脏肝细胞呈中等程度脂肪变性,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肿胀,变圆,胞浆内充满脂滴,细胞核悬浮其中。肝索不均匀地增粗,肝静脉窦狭窄。肾脏肾间质充血,淋巴细胞增生;肾小管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的空泡。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主要器官的超微病理变化肝脏肝实质细胞严重肿胀,结构疏松,细胞浆内线粒体稀疏,排列紊乱,部分线粒体肿胀并空泡化,内质网扩张。同时,在肝细胞内,可见脂滴较多且大,部分胞浆已空泡变性。肾脏部分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胞浆内部分线粒体结构模糊。病情严重时,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并微绒毛化,上皮细胞肿胀,排列不整齐,胞浆内线粒体稀疏,排列紊乱,结构模糊,部分线粒体空泡化;内皮细胞肿胀,胞浆内线粒体结构也不清晰。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龟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龟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龟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
上面这一大段摘录的学术文字可能大多数人都看不下去了。坦率的说我发现的腐皮症状大多都还在四肢头部皮肤发白的阶段,还没有严重达到肌肉腐烂露出骨骼的程度(事实上很多龟苗在这个初级阶段就已经病死了)。至于各种什么菌什么素什么酶,我不是专业人士也搞不懂,但是只要知道腐皮并非是简单的皮肤感染,而是各种内部疾病的外在表现,比如春秋季节小苗的腐皮往往伴随着鼻孔堵、张口呼吸、红脖子、肛门松弛等等非正常体征。
1
腐皮常客
有一些品种的龟是腐皮常客,甚至某些担得起腐皮之王的称号。草龟、花龟、黄喉、日本石龟、欧洲泽龟是腐皮高发的常见品种,另外龟苗阶段最容易出现腐皮或类似腐皮的病症。饲养品种数量较少或不喜欢带大苗子的龟友可能感受不深,这种貌似体表的疾病看起来很小儿科,却是很多龟幼苗期的一大杀手。▲中度腐皮的草龟苗▲中度腐皮的巴西龟苗
▲重度腐皮的黄喉苗▲腐皮加多种并发症的欧泽苗▲重度腐皮的日石苗▲轻度腐皮的日石杂喉苗▲腐皮和复合性细菌感染的木雕水龟苗▲腐皮初期的星点水龟苗
2
为何是我
上面列举了一些容易腐皮的常见品种,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这几种基本都是温带龟品种,或者说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是不需要加温,可以自然冬眠的品种。如此适合本土气候的品种为何是腐皮症的重灾区呢?
首先,就因为这都是耐寒的品种,我们觉得它们对于内地气候的适应性好,往往就疏于照顾,气温突变的时候也没什么保护措施。倘若是公认的需要加温的热带品种,一旦温度下降立马就加热棒、加温灯、保温箱伺候上了。所以热带品种反而出现腐皮的机会更少,而我们自认为都能扛的过去的温带品种却往往腐了又腐。
其次,这几种龟的繁殖是需要经历冬眠才可以,因此它们经历低温期是必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低温一方面是刺激性腺发育,是积极意义上的好作用;另一方面低温却是对龟的严峻考验,食欲降低或绝食,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事实上我们见到的野生龟都是经历了严酷的自然法则筛选后的强者,而在人工饲育环境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同样会进行筛选,被我们人工繁殖出来的大量CB个体,必然有会有相当比例的个体会被诸如腐皮等各种疾病夺取健康和生命。
还有,这些品种都是特别喜欢晒背的品种,一些早期的皮肤感染往往都能通过晒背这种干燥身体和提高体温的自然办法来自愈。当我们的饲养环境提供的陆地不合理,没有足够的日晒时间和场地的话,腐皮病症就会严重起来继而出现其他并发症。
3
罪魁祸首
通常龟友们认为腐皮的罪魁祸首来之温差,我并不否认这个观点。温差导致的直接常见结果是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就像人在春秋季容易感冒一样,呼吸系统的病症往往体现在外的就是爪子发白,眼皮发白,脖子发红等腐皮的典型病症。
但是个人觉得对温差的认识需要区别对待。内地地区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巨大,恰好这也是龟腐皮的高发时间,因此我们把致病因都推到温差上面。可是我们纵向的按一年四季来对比一下每个季节的昼夜温差,就可以看出温差值上相差并不大。我们以一般家庭阳台或露台养龟环境温度做例子:夏季高温季节,白天三十六度,夜里三十度,昼夜温差六度;十月份白天气温25度,夜里18度,昼夜温差七度。或者按天气预报温度,夏季高温三十七八度,夜里二十七八度;十月初白天气温二十三四度,夜里十五六度。单看温差值非常接近,如果说春秋季温差大容易得病,那么夏季昼夜温差也不小,为什么就很少得腐皮病呢?
我们说到温差的时候,必须要想起另外一个概念——积温,这个词通常用在龟卵孵化的文章中,意思是龟卵的孵化温度积累到总量一定的度数的时候,龟苗孵化完成自主破壳而出,比如一些资料上的乌龟的孵化积温范围大约为~之间,按平均30度计算,积温,乌龟孵化天数=/(30X24)=55.5天。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用在龟的生长上面,夏季昼夜温差也不小,但是平均温度显然比春秋季平均温度要高,夏季积温高,龟生长代谢包括繁殖行为都比较旺盛,抵抗力也较强;春秋季积温较低,龟活动力弱,摄食少消化慢,能量转化慢,如果在之前的生长阶段没有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脂肪,就很难抵抗低温带来的危害而产生病害。
还有一个说法是腐皮来源于水质问题。理论上来说,水质差,细菌多,自然腐皮的概率就大,可是为什么很多玩家过滤系统完善的饲养环境里,龟照样腐皮呢,反而养殖场里绿的发黑的水里龟就活的生龙活虎呢?一度流行的泥水养龟大法,为什么真的腐皮现象就很少呢?我个人觉得,水质诚然是饲养环境里重要的一环,但是水质的好坏不等同于肉眼可见的清澈或混浊,城市玩家追捧的绿水也未必是包治百病的好水,乌黑发臭的池底水也未必就是垃圾。我理解的水环境就好像一个人的起居室,这个环境必须符合居住者的习惯,在有基本的卫生条件之上,清爽也好,邋遢也好,只要个人住的舒心,那就是他合适的生活方式,随性摆放的物件,真要来个人给归置的整整齐齐,需要用的时候那还真找不到东西呢。多数水龟对水质并不敏感,只要水不是坏到毒害到鱼类生存的程度,混浊也好,浓绿也好,乌黑也好,绿藻也好,蓝藻也好,都只是这个环境变化的某个中间阶段,维持适合龟生活这个水质区间里并保持稳定,才是最适合的状态。从人的观赏角度出发,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希望将水维持在一个清澈透明的效果上,使用过滤系统是比较经济且有效的办法。使用过滤器的饲养环境里,过滤本身是对水质的改善是有极大帮助的。由于水是比热容是比较大的,储热能力很好,相同体积的水降温比空气要慢的多。在初春和秋季温度偏低多阴雨的气候条件下,空气温度比水温低,倘若没有空气加温设备,循环的流水流经多重滤材(尤其是滴流上滤等暴露在空气中较多的过滤方式),水体里的热量会和冷空气不断交换从而降低了水温,这样势必降低了整体的积温数值,积温过低就会诱发腐皮现象的发生。
现在不少人推崇的泥水养苗大法,据说龟苗极少出现腐皮迹象。我本人没有照搬那种模式养苗(事实上我繁殖饲养的苗子较多也无法照搬这种模式)。但是我的一些户外龟池也比较接近泥池环境,水底沉积了大量泥沙和水生植物的枯败枝叶,即便是腐皮之王的日本石龟,在这种环境下都可以安全的在户外越冬。其实这种饲养办法道理都是一样的,有底泥的环境注定你不可能每次全部抽干换水,永远保持老水,这就保证了水质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了底泥以及陆地区泥土的蓄热功能,水温可以得到稳定,龟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陆地区晒背或钻土来调节自身状态。解决了温度和稳定两个层面的问题,龟的疾病自然就大大减少了。
4
如何解决
以上分析了诱发腐皮症的一些因素,下面来说一些治疗腐皮症的常用办法:①干养:对于早期轻微的腐皮,在保证温度合适的前提下,干养是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对于单纯性的腐皮病。患病的龟通常会主动离开水域,借助陆地和日晒来干燥身体,人工干养也是模拟这个过程。操作细节上需要注意的是,把龟放在干的容器内,建议把容器稍微倾斜,这样龟身上裹挟的一些水会自然沿着坡度流到盒子的一侧,而腐皮的龟通常都会主动爬到高处以远离潮湿。平放的盒子往往积水和尿液会浸渍在龟腹部和爪子上,反而更容易滋生细菌。干养治疗的阶段里每天依然要泡水一小时左右,泡水的同时喂食和完成排便。
②蛭石吸附:这种办法其实是干养的升级版本,把腐皮的龟放入盛有干蛭石的容器里,龟皮肤表面的水分会很快被蛭石吸收,患处就迅速变得干燥,非常有利于康复,这种办法对于龟苗非常方便有效。当然定期的泡水补水必不可少,以免龟脱水。
③抗生素治疗:对于复合型的腐皮症,就要区别对待了。最常见的是伴有呼吸道细菌感染症状,首要问题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治疗,比如各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市面上也有不少有针对性的龟药,正确使用都是很有效的。药物治疗必须和加温协同进行,以便更好的吸收和代谢。通常龟苗采用药物溶水浸泡的办法,或结合干养,然后以饮水和泡水的办法给药。有食欲主动进食的患病龟,在泡有药物的水里喂食可以提高摄入药物的效率。还有一种自制含药饲料的办法,就是单独在一个容器内配置好浓度高的药液,然后将干颗粒龟粮,投入药液内浸泡,等吸收好药液后,捞起饲料烘干,然后再用来喂病龟。但是这种办法做的饲料较易变质,一般尽量现做现用,不要长时间储藏。
④严重症状和病毒感染:严重的症状则可能需要以注射的办法来达到快速见效的办法,我个人对注射给药方面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大家可参看荷莲老师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