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看别人带耳环,耳钉,感觉好漂亮,好美丽,好有气质!我的内心也好想打耳洞啊,然而,生在农村的我们,都是花椒一揉,用针来扎......弱小的我怂了,哈哈哈哈哈,就没有打耳洞~但是我却发现我的耳朵上面,有一个小针眼,就跟耳洞一样的感觉,只是不在耳垂上。
然后,就这样过了好多年,平安无事~偶尔洗完头发的时候,发现那个针眼的地方有一点点痒,伴随着一点点淡黄色的分泌物。然后因为不知道是啥,就是会拿到鼻子旁边闻一闻。那个味道,嗯----不得不说,刺激又迷人,哈哈哈哈哈!其他感觉也没什么大的不舒服,就也没怎么管它。直到我上大学之后,发现分泌物变多了。上课无聊的时候,还喜欢去挤一挤,仿佛挤出来的东西都是我的战利品,哈哈哈哈~然后就挤得越发的频繁,有一次脓特别多,我还有点慌,医院看了一下。那个医生说:没事,就是发炎了,拿个棉签、碘伏回去消个毒就行了。我就,一点质疑都没有的回去了。
就这么到了大二,突然有一天上课(耳鼻喉),我在老师的PPT上看到了类似的我。这,针眼,不就是我吗?对的,我大学是学医的。然后我就知道了它不是针眼,不是耳洞,他就是一个先天畸形——耳前瘘管!我就认认真真听了个课,然后算是搞懂了~下面我来给你们科普科普~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由于胚胎发育期形成耳廓的组织发育不全引起的耳前瘘管,它的样子长得和鱼有点相像,因为这时候的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耳前瘘管一般开口于耳前,轻的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瘘管可以有广泛的分支。
患者平时除仅感到局部刺痒外,一般无症状。有时轻轻压挤小眼周围常有少许微有些臭味的白色皮脂样物分泌物。无症状或无感染者可不作处理。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者,发炎形成脓肿者宜行手术切除。
下课了之后,我还去找那个老师看了一眼,确认了一下,确实是耳前瘘管!然后后面就流脓的越发频繁了,但也不疼不肿。之后大五实习,在手术室还看到有人做耳前瘘管切除手术,我还专门去参观了一下,手术过程还是挺简单的~但是,我觉医院做手术更方便,就想着等毕业上班之后再手术。
然后就到了研究生,研究生的生活,一言难尽。
听很多人说,分泌物的产生,跟动脑子有关。我以前没觉得,等我经历完一切之后,我发现这句话很有道理!
研究生的时候真的是累!高中虽说动脑子,但是对我好像还好。然后大学,就是背书理解,理解背书。研究生,就是文献,实验死循环,那个体验真的绝了。然后我就在研二的时候发炎了,而且形成了脓肿,肿得锃亮。
医院,给我打消炎针打了三天,毫无改变。我就办了医院(医院),又挂了三天消炎针,效果依旧不太行。门诊的医生就告诉我要切开排脓,我当时,完全不想挨那一刀。但是,那个脓肿也消不下去,也只能听医生的去交钱领局麻药,然后等着切开排脓。
医生打完局麻,就开始切。我,真的,好疼。内心在质疑:真的打了局麻药吗?我就弱弱的说了句:有点疼。医生说:是有一点疼。我,无话可说,只能忍着,真的就是刀割的疼。排脓换完药,接着打了几天消炎针,然后作为医学生的我,后面就在宿舍自己换药。换药伤口结痂后,我以为结束了。万万没想到,又形成脓肿了,医院。
校医院的医生说,可以切开排脓。然后护士小姐姐给我打局麻药,切开排脓。过程无比顺畅,我也丝毫没有疼痛,体验感超级好。然后就是每天医院换药,每天去,每天去,每天去...我自己开始还会数天数,总是抱着希望,明天就没有脓了。然而,还是我太天真了。我竟然换药换了两个月...期间,一次次心怀希望,一次次希望破灭。
期间,我医院看,也都是看了一眼,说继续换药。然后挂了耳鼻喉科的专家号,等了一个多小时,进去看了一眼,对我说了四个字:住院手术。我也是医学生,我是查了相关知识的,耳前瘘管在炎症期间,手术视野不清,容易切不干净,复发。我就把这句话对他说了,他没有理我,已经开始看下一个病人了。可能,他觉得这种小病不值得浪费他的专家号。然后我就走了,没有办住院。
医院看了一下,这个医生很好,看了之后,说一会儿去换药的时候把我的脓腔扩一下。然后我就在那边连着换了一周的药,换好了之后等着切口愈合之后半个月再手术。
这半个月期间,也是各种担心脓肿再次形成。幸好伤口长的很好,去复查的时候说可以手术。
一个耳前瘘管切开排脓换药,最难的不都是切开的疼痛吗?我忍了,最终在换药上还折腾了两个多月,真的是心力交瘁。最后下定决心,直接手术,再也不等毕业上班再做了。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下次写耳前瘘管手术过程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