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反应,自己家孩子动作缓慢,早上起床要喊半天,让他晨读也是各种拖延。最主要的是写作业经常拖拖拉拉、边写边玩、再少的作业也要写上好半天,抄错题是家常便饭,怎么教训孩子都没用,下次还是照样犯……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习要怎么办?其实这些问题可能真的跟孩子本身的态度无关,大部分都属于本体觉失调的表现,与前庭觉一样,本体感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同样息息相关。本体觉和学习能力本体觉是我们对于身体的一种感觉,影响我们对身体的控制,包括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体四肢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等。如果大脑对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写起作业来手指不够灵巧,就会比较慢,也比较容易写出格,有时候横平竖直也很难做到;如果手-眼不协调,孩子看到的和写出来的不同,会出现抄错数、写字颠倒等问题,也就经常会出现“照着抄还出错”的问题;如果手-耳不协调,孩子听到的和写出的不一致,听写就容易出问题,还容易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听错;如果身-脑不协调,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孩子在上课、写作业时身体会转来转去,多动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等。如果大脑对舌头、嘴唇肌肉等控制不良,孩子会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在上课发言和语言课程上会怯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课程的学习和课堂表现;另外本体感不足的孩子,动作协调能力比较差,比较容易缺乏自信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抗挫折能力比较弱,缺乏上进心,会影响孩子的总体学习主动性。因此,本体感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影响和关联。如何提高孩子的本体觉?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的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踢足球等训练,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都非常重要。但是,不少家长怕孩子摔着,很少让孩子到处爬;或过早使用学步车,没让孩子爬就直接走路;经常抱着孩子,而不让孩子自己活动和运用四肢;让孩子看电视、看书、学琴、学画多,运动少,结果阻碍了孩子本体感的发展,以至影响后天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的整体展现。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提高孩子的本体觉1、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根据孩子年龄与能力特点,引导孩子进行抓、握、扔、剪、串、揉、捏等游戏,如堆积木,剪纸,捏橡皮泥、串珠子、夹豆子等游戏。2、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球类运动、跆拳道、舞蹈体操等。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以及迅速反应和灵活度很有帮助。3岁的孩子可以引导其左右手交替拍球,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进一步选择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便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跆拳道、舞蹈、弹钢琴等对于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韵律感相当有帮助。3、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家务劳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扫地、拖地、擦桌子等还能锻炼到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改善孩子的本体能力相当有益。4、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上幼儿园以前培养孩子学会洗手、擦脸、剪纸甚至简单穿衣。4岁以后则放手让孩子系扣子,系鞋带、拿筷子等,另外简单涂鸦也同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大脑对于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本体感重在锻炼,越是手脚协调不好、动作慢的孩子,越应多在生活中多锻炼。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本体运动或者游戏,让孩子在玩中提高自己的本体能力,无形中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以后孩子的自信心和成长也很有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yfnz/1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