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去哪里看 http://m.39.net/pf/a_4789108.html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症状:肛门直肠坠胀或刺痛,时作时止,夜间尤甚,甚则拘及少腹、前阴及骶部,排除器质性疾病。2.西医诊断:根据《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标准》(年),分为慢性肛门直肠痛和痉挛性肛门直肠痛:(1)慢性肛门直肠痛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慢性或复发性肛门直肠疼痛;发作持续至少20分钟;排除导致肛门直肠疼痛的其他原因,如炎症性肠病、肛隐窝炎、肛周脓肿、肛裂、痔、前列腺炎及尾骨痛等。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持续3个月。(2)痉挛性肛门直肠痛(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反复发生的肛门或直肠下段疼痛;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间期无症状。(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肛门坠胀疼痛,持续不解或痛如针刺;胸胁胀闷;舌黯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或弦紧。2.肝脾不调证:肛门坠重;胸胁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大便失调;舌质淡,苔薄腻,脉弦。3.湿热下注证:肛门灼痛或有潮湿感;伴大便困难,便时肛门疼痛,或腹部胀满,口干口臭,纳食差;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4.中气下陷证:肛门坠胀;体倦乏力,伴有盆腔器官松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5.阴虚火旺证:肛门灼热疼痛,甚则牵及少腹;腰膝酸软,烦躁易怒,盗汗,少寐;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主穴:第1组:气海、关元、足三里、蠡沟、三阴交、百会;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腰阳关、大椎。2.辨证配穴: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次髎;肝脾不调加支沟、合谷、太冲、肝俞;湿热下注加曲池、阴陵泉;中气下陷加灸百会、气海、关元;阴虚火旺加太溪、复溜。精神心理状态异常可加风府、神道、灵台等穴;失眠可加印堂、神庭、内关、神门。3.操作方法: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气海、关元、肾俞直刺1.5寸,脾俞直刺0.5~1寸,得气后施补法;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直刺1~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蠡沟平刺。中髎、下髎穴3寸针入骶后孔2.5寸,使针感放射至肛门部。百会、大椎、印堂低频率、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操作0.5~1min。中髎、下髎配合电针,疏密波,电针频率2/15Hz,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4.疗程: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药汤剂(1)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推荐方药:失笑散合膈下逐瘀血汤加减。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乌药、香附、枳壳、炙甘草等。中成药:少腹逐瘀胶囊等。(2)肝脾不调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健脾。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陈皮、香附、炙甘草。中成药:逍遥丸、柴胡疏肝丸等。(3)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推荐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薏苡仁、茯苓、滑石、鱼腥草、丹皮、泽泻、防风、黄柏、当归、升麻、柴胡等。中成药:四妙丸等。(4)中气下陷证治法:益气健脾,升提固托。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当归、炙甘草等。中成药:黄芪口服液。(5)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当归、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柴胡、栀子等。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三)盆底生物反馈疗法1.方法:首先通过专科诊断,结合临床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治疗前医师先向患者讲解肛门痛的生理病理知识、治疗目的和过程。治疗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盆底肌放松训练,主要目的是降低肛管静息状态肌电活动;第二阶段是内、外括约肌等盆底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训练;第三阶段为直肠感觉功能训练;第四阶段为肌力训练。2.疗程:每天1次,每次30~60min,10次为1个疗程。进行1~2个疗程后可采用家庭训练,并定期随访,症状复发可再次训练。(四)其它疗法1.中药熏洗:主要采用苦参汤加减,如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石菖蒲、忍冬藤等煎水,加入熏蒸治疗仪中,先熏5min后坐浴10min,水温40℃。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物理治疗:采用腔内治疗仪或红外磁疗仪,可将药物导入等局部理疗,每次15min,10次为一疗程。3.穴位注射:取长强穴,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ml+高乌甲素注射液1ml共5ml,长强穴刺入,针尖向上与骶尾骨平行刺入1寸,得气后另一手指肛内指引,回抽无血,扇形注射分布于肛管后半部的盆底肌。4.穴位埋线:取1cm“00”羊肠线自长强穴缓慢推进2~3cm。(五)护理与调摄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解释其可能的病因,避免久坐。2.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认知、呼吸、音乐、自我暗示等方法调整疾病所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指导患者采用耳压和肛周按摩的方式减轻症状。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击下面文字可查看相应内容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yfnz/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