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脓肿中医
脓肿复发
预防脓肿
胶质脓肿
脓肿后遗症
识诊脓肿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什么叫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964966.html

第三章常用病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一、疮疖

(一)概述

疮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局限于毛囊或皮脂腺的称为疖,扩大到皮下组织而成疮疖。疮疖一般多发生于夏季,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而以头面、背及腋下为多见。西医学的疖、急性淋巴管炎、头皮穿凿性脓肿等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1.热毒蕴结[症状]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剂应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黄芩,黄柏,山栀)加减。[中成药选用]连翘败毒丸、清热暗疮片、金花消痤丸。疮疖初期外治选用;小者用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搽。2.湿毒瘀结[症状]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为主,为肿势渐增大,中央变软、波动,脓栓形成或破溃,疼痛加剧,伴有发热、口渴、便干、尿黄。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透脓。[方剂应用]仙方活命饮合透脓散(银花,赤芍,当归,乳香,没药,陈皮,防风,贝母,白芷,天花粉,甘草,穿山甲,皂角刺,生黄芪,川芎)加减。[中成药选用]牛黄醒消丸、当归苦参丸。早期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后期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

更多内容搜索(三)用药注意

1.以上中成药孕妇禁用;儿童和年老体弱者,以及具有各种心、肝、肾慢性病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治疗疮疖的药物以苦寒清热药为主,这类中成药不宜久服,久服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寒,变生他病。某些中药中因为含有兴奋剂成分,故运动员应慎用。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补益滋腻类中药。

(四)健康指导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酒、辛辣、荤腥油腻之品。

2.疮疖皮肤表面宜用清水清洗,不宜用肥皂、沐浴液清洗,不宜使用化妆品。不成熟的疖肿,不宜挤压和过早切开。

3.疮疖皮肤表面有破溃的地方,不宜自行挤压,医院及时就诊。

4.讲卫生、勤洗澡、晒被褥,增强体育锻炼。

二、乳癖

(一)概述

乳癖是乳房部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活动。疼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1.肝郁痰凝[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或月经前增大,乳房胀痛或溢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消坚。[方剂应用]逍遥蒌贝散(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菇)加减。[中成药选用]乳核散结片、乳疾灵颗粒、乳癖消片(胶囊、颗粒)合加味逍遥丸。2.冲任失调[症状]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调摄冲任。[方剂应用]二仙汤合四物汤(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川芎,芍药,地黄)加减。[中成药选用]乳增宁胶囊、乳癖消片(胶囊、颗粒)合加味逍遥丸、更年安。

更多内容搜索(三)用药注意

1.上述中成药中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经络作用的孕妇应禁用。年老体弱者,以及具有各种心、肝、肾慢性病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即使应用也不可长期服用。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寒凉活血类中成药。

3.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需停用上述中成药,或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四)健康指导

1.注意定期乳腺检查,观察记录肿块大小的变化,如有明显增大,随时就诊。

2.注意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

三、痤疮

(一)概述

痤疮是以颜面、胸背部黑头、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为特征;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西医学的慢性毛囊炎、皮脂腺炎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1.肺经风热[症状]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或有脓疱,伴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法]疏风清肺。[方剂应用]枇杷清肺饮(枇杷叶,黄芩,黄连,桑白皮,连翘,野菊花,甘草,栀子)加减。[中成药选用]黄连上清丸。2.胃肠湿热[症状]颜面、胸背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伴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方剂应用]茵陈蒿汤(茵陈,栀子,生大黄)加减。[中成药选用]防风通圣丸、消痤丸。

3.痰湿瘀滞[症状]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方剂应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生地)加减。[中成药选用]当归苦参丸、连翘败毒丸。

(三)用药注意

1.以上中成药孕妇禁用;年老体弱者,以及具有各种心、肝、肾慢性病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这类药物中以清热解毒活血类居多,故脾胃虚寒者慎用。

2.应根据痤疮的发生时间、病变程度和不同表现选用中成药。

(四)健康指导

1.早晚温水洗脸,面部出油多者每日可洗3-4次,以硫黄皂清洁面部油脂,预防细菌感染。不要用冷水洗脸,以防毛孑L堵塞,粉刺加重。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烟酒、咖啡;限食油腻食品及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配合饮用薏米和红小豆汤。

3.面部痤疮不宜用肥皂或洗面奶类洗涤用品洗脸,亦勿滥用化妆品,特别是粉制和油质化妆品。可用荷叶或浮萍中药煎汤外洗或外涂局部。

4.禁止自行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炎症扩散,愈后遗留凹坑状瘢痕。

四、瘾疹

(一)概述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西医学的荨麻疹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1.胃肠湿热[症状]风团大片色红,瘙痒剧烈;发疹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数。[治法]通腑泄热,疏风解表。[方剂应用]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加减。[中成药选用]防风通圣丸。外用三黄洗剂或青油调敷。2.风热犯表[症状]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解表止痒。[方剂应用]消风散(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石膏,甘草,木通)加减。[中成药选用]消风止痒颗粒。更多内容搜索(三)用药注意

1.上述中成药孕妇慎用;年老体弱者,以及具有各种心、肝、肾慢性病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龙胆泻肝丸中木通有肾毒性,不得长期服用。

(四)健康指导

1.忌食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鱼虾、牛羊肉。宜清淡饮食,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过度洗擦、热水烫洗、内衣以纯棉制品为宜,禁止过度搔抓,以防加重病情和继发感染。

3.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起居要有规律,积极配合治疗。

五、痔疮

(一)概述

痔疮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发生于舡门齿状线以上的称为内痔,以便血、痔核睨出以及肛门不适感为临床特点;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之下的称为外痔,以肛门坠胀、疼痛和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痔疮亦参考此处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1.内痔(1)肠风下血[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方剂应用]凉血地黄汤(细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加减。[中成药选用]槐角丸。(2)湿热下注[症状]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止血。[方剂应用]脏连丸(茯苓、金银花、牛膝、车前子、紫花地丁)加减。[中成药选用]地榆槐角丸。外用化痔栓。

(3)气滞血瘀[症状]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治法]理气祛风活血。[方剂应用]止痛如神汤(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丹皮)加减。[中成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4)脾虚气陷[症状]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白少华,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法]补气升阳举陷。[方剂应用]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加减。[中成药选用]补中益气丸(合剂、颗粒)、补气升提片。

更多内容搜索2.外痔(1)气滞血瘀[症状]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暗红,苔淡黄,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便。[方剂应用]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当归,赤芍,丹皮,芒硝)加减。[中成药选用]消痔软膏(外用)。(2)湿热下注[症状]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咳嗽、行走、坐位均可使疼痛加剧,便干或溏,溲赤。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治法]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方剂应用]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皂角刺,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槟榔,熟大黄)加减。[中成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

更多内容搜索(三)用药注意

1.上述治疗孕妇慎用或遵医嘱。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2.根据临床症状辨证选药,而不能随意用药,内服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经治疗仍有便血不止导致贫血者;或血栓性外痔血块难以吸收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四)健康指导

1.忌食辛辣油腻类食物,宜清淡饮食.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2.配合饮用适量的决明子茶或绿茶。

3.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不干燥;便后尽量以温水清洗肛门。

六、跌打损伤

(一)概述

跌打损伤是指因外力作用于人体,跌、打、碰、磕等原因所致的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筋骨损伤、瘀血肿痛、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以至脏器受损等,以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伤处可有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西医学的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治疗。

(二)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症状]患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腰部的俯、仰、转侧均感困难,不能挺直,严重者不能站立。若因挫伤引起,则局部可见肿胀、压痛均较明显。舌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紧。[治法]初期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后期宜舒筋活血,补益调治。[方剂应用]初期用顺气活血汤(苏梗、厚朴、枳壳、砂仁、赤芍、当归尾、红花、木香、桃仁、苏木、香附)加减;后期予疏风养血汤(荆芥、羌活、防风、当归、川芎、白芍、秦艽、薄荷、红花、天花粉)或舒筋活血汤(荆芥、羌活、防风、当归、独活、续断、青皮、牛膝、红花、五加皮、杜仲、枳壳)加减。[中成药选用]活血止痛散(胶囊)、舒筋活血丸(片)、跌打丸。外用:麝香壮骨膏、狗皮膏、云南白药膏、红药气雾剂。2.风寒湿瘀[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外伤史。多发为隐痛,往往与腰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关。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还可伴有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舌偏淡暗,苔白腻,脉濡细或涩。[治法]补益调治,温经通络。[方剂应用]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川芎、牛膝、杜仲、茯苓、人参、熟地黄、白芍、细辛、甘草、肉桂)或补肾壮筋汤(当归、山萸肉、续断、熟地黄、丰膝、茯苓、五加皮、杜仲、青皮、芍药)加减。[中成药选用]独活寄生丸(合剂)、养血荣筋丸。外用:麝香壮骨膏、狗皮膏、代温灸膏或正骨水。

3.瘀血阻络[症状]伤后疼痛,活动受阻,常因运动时间长久后伤处附近关节疼痛,乏力,酸软,极度痛苦,可有不规则的发热,心悸,食欲不振,舌质紫,苔白,脉涩弦。[治法]活血止痛,舒筋活络。[方剂应用]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秦艽、羌活、五灵脂、香附、牛膝、没药、甘草、地龙、黄芪、桂枝)或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桂枝、甘草)加减。[中成药选用]活血止痛胶囊、跌打活血散、沈阳红药胶囊、七厘散,病情较轻者也可选用三七片、云南白药胶囊。

(三)用药注意

1.可酌情配合伤处热熨和熏洗。

2.这类中成药均含有活血化瘀药,故孕妇慎用。

3.养血荣筋丸、舒筋活血丸(片)、跌打丸等药物中含有兴奋剂成分,故运动员慎用。

(四)健康指导

1.初期尽量减少活动;后期注意局部的保温避免受凉。

2.服药期间不宜食用辛辣刺激食用;注意避免居住潮湿之地。

获取更多内容

请扫描或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yfnz/4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