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观察
默默 11月22日22:30医院检验科正开完会议刚散会,就听到走廊里急促的脚步往检验科方向走来,我习惯性的探头看一看,只见一母女端着一大便杯朝检验窗口走来,妈妈脸上洋溢着满脸的笑容像是获得什么珍宝一样。接过检验单知道病人7岁多,我还没来得开口询问,妈妈就说医生你快给我看幺儿便中有虫没得,过去查了好几次都没得,医生说有可能取的大便不对,今天我还特意照了图片,平时孩子总喊肚子不舒服,今天晚上终于守到她解大便了。
我取了大便在玻片上涂匀,放在显微镜下目的明确的寻找虫卵,在镜下左看右看都没有,我以为是我的玻片没放对,然后又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也没有。这下我有点不放心了,刚好我们检验科严主任还没走,让严主任又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也没有。与家长沟通经我们两人在显微镜下查看都没看到任何虫卵,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这时我询问家长孩子平时都有什么症状,妈妈说经常喊肚子痛,肛门痒,晚上容易惊醒。这些症状是体内有蛔虫、绕虫病的表现。然后我再次把大便杯里剩下的大便每个部位都取均匀的涂于玻片上放镜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满镜下全是密密麻麻的的虫卵。
看起心里麻麻的。但是仔细一看这种虫卵在记忆里很遥远很模糊,极少见。大便的隐血阴性,钩虫卵形态椭圆,很薄,卵壳与卵细胞间有明显距离,无卵盖,分裂的卵细胞不考虑。蛔虫卵形态长椭圆,棕黄,较厚,蛋白膜,较薄,大小不等,屈光颗粒可排除。蛲虫卵椭圆,厚,一侧较平,一侧稍凸。脑袋里突然闪过会不会是绕虫?但是对自己的想法又不太笃定。这时我和严主任开始查阅资料,然后在检验群里求助。我们查阅到的资料都考虑是饶虫,这时检验群里的老师们也说是绕虫,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得到大家一致肯定后我把检测结果发给家长。妈妈和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连声道谢终于找到了。
人是蛲虫惟一宿主,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惟一传染源,传染方式有自身及异体感染两种。自身感染系雌虫于夜间爬行肛门,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奇痒,小孩用手指瘙痒而沾染虫卵。在进食或吸时吞入虫卵。虫卵在胃及十二肠开始孵化成蚴虫,最后在小肠下段及大肠内发育为成虫。在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其集体机构儿童感染率高,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多数成员同时患病。因此蛲虫病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疾病。
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我们可以通过采集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再次对于大小便的检测就是废物里找“黄金”,找对了医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通过这患儿的标本,我们检验科的全科人员,进一步学习,对寄生虫的形态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经后工作中能更加准确的识别寄生虫。(检验科黄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