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帮助神经科医生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一位39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肢体麻木1个月和间歇性头疼就诊。当患者进行MRI检查后发现有一个大脑占位性病变。这个病变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患者病症又逐渐加重了?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累及并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的少见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不明,涉及到多种致病机制,临床少见,临床上确诊困难,严重影响疾病预后。
病例介绍病例概括
年11月20日,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上肢尺侧,左侧躯干外侧麻木,逐渐发展至左上肢麻木,远端明显。1周后出现左膝盖麻木,医院,查颈部MRI考虑为“脊髓脱髓鞘病变”,给予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然而,后来渐出现食欲减退,浑身乏力,体重减轻。2周后出现轻微头痛,余无特殊,查头MR检查发现左侧颞叶有少许强化,未治疗。1个月后,患者出现间断性头痛,疼痛部位不确定,钝痛,可忍受,未治疗。到了12月23日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言语不能,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意识逐渐转清,发现命名性失语,自觉右侧视物不全。
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
患者年2月发现左眼球突出,当时处于怀孕期间,3个月后产下一健康女婴。年6月就诊北京某院眼科,查无特殊。个人史和家族史也无特殊。
神经系统检查
该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流利,理解力正常,命名性失语。颅神经右侧视野缺损;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双侧痛温觉,音叉振动觉对称存在;双侧肢体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跟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Hoffmann征阴性,右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颈无抵抗,双侧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划痕试验阴性。肛周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WBC为19.92*10^9/L上升、血小板计数为*10^9/L上升,其他均未见异常,肿瘤筛查也正常。在易栓症相关因素监检查中,蛋白C活性测定%上升,抗凝血酶III%,但后来复查正常。另外,在颈椎MRI(年11月27日)检查中,延髓脊髓交界处可见一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
图:颈髓MRI(-11-27)
图:头MR(年12月2日)左侧颞叶可见异常信号
头CT(年12月23日)示左侧颞叶片状低密度改变,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言语不能,脱水治疗后意识转清。
头颅MRI(年12月27日)示左侧颞岛叶占位,未见异常。通过影像学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性大,齿状突水平颈髓内占位,考虑胶质瘤。
于是进行手术切除,全麻下行左侧颞岛叶占位病变切除术。当时手术描述为病变发白,质硬,边界不清,血供不丰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取部分肿瘤组织送检冰冻病理。
病理分析显示:血管增生,血管周围大量的淋巴浸润,而且血管周围有病灶,少量的B淋巴细胞浸润,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诊断,最终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
治疗
给予患者甲泼尼龙(0.5g)治疗,逐渐递减至口服,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给予硫唑嘌呤口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多次复查头和脊髓MR病灶消失。
讨论和文献回顾PACNS是一种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脑部,脑膜上的中、小及微血管,不伴有其他系统性血管炎症,而且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特点缺乏特异性,病变部位的脑病理检查依然是确诊的主要检查手段。
PACN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是基于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异常,基因突变引发了免疫攻击。由于本病的病理改变的多样性,因此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PACNS主要是累及大脑,其次是脑桥,延髓,小脑和脊髓。急性或隐匿起病,中青年多发,男性居多,40-60岁尤为突出。临床特点与颅内或脊髓的责任病灶相关,表现多种多样,比如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另外,由于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差异很大,提示本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或许是一组相关的综合征。
PACNS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及非典型PACNS,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为严重的类型占到20%,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紧随其后发生卒中。大多数PACNS属于非典型,病理改变为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无肉芽肿形成。另外,孤立占位病变型约占5%,影像学表现为占位病变,易误诊为肿瘤或脓肿。
影像学检查
CT、MRI、MRA和DSA是重要的检查手段。然而脑实质或软膜强化、脑梗死、颅内出血的MRI的FLAIR序列高信号均不具有特异性。MRA和DSA可见累及双侧半球的多发性血管狭窄,尤其是中、小血管。高分辨率3TMRI可见血管壁强化和增厚。
患者CT可发现异常,由于其敏感性较低,CT仅在不宜进行MRI检查时应用,以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早期的大脑出血。
MRI、T1WI、T2WI、FLAIR对病变有较高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DWI区分不同血管分布区血管炎形成的水肿以及在不同时期病变的叠加。SWI有助于检测血管炎造成的微出血。PWI病变部位脑血流的灌注情况,对低灌注有知道意义。HR-MRI清楚显示脑血管壁及官腔结构,与动脉硬化狭窄及RCVS更易鉴别。
颅内血管造影术可辅助PACNS的诊断。血管异常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节段性狭窄,扩张,血管阻塞,血管排空延迟等串珠样改变。非炎症性血管病也有类似表现,如动脉粥样硬化,非细菌性脑膜炎,放射性血管病等。
PACNS诊断标准及治疗
年Calabrese首次提出PACNS诊断标准,通过积极检查及鉴别诊断仍无法解释的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影像高度提示动脉炎/组织学仅局限于中枢的血管炎。排除可以引起与PACNS类似血管炎改变或与CNS血管炎相关的疾病。到了7年Moore推荐标准:头痛和多灶性神经系统障碍,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或者首发症状非常严重。血管造影发现多发的动脉节段性狭窄。排除系统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软脑膜或脑实质活检证实为炎症反应,无微生物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的证据。9年Birnbaum在Calabrese诊断标准基础上修订,有组织活检标本确切的血管炎证据,确诊PACNS。如果发现MRI血管造影异常及CSF结果与PACNS表现一致,却没有组织学上证据时,应考虑可能的血管炎。
脑组织活检(尤其是包含脑白质、脑灰质、软脑膜和皮质血管的楔形组织)目前仍是确诊PACNS的金标准。其病理改变为:以血管为中心的透壁性炎症并破坏血管壁,血管壁有或无纤维素样坏死。若炎症为节段性则可导致假阴性结论。
在药物治疗中,一般选择单药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合轻型患者。联合化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患者,推荐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硫唑嘌呤。对激素和环磷酰胺不敏感的可应用霉酚酸酯(麦考酚吗乙酯)。
小结总的来说,目前认为PACNS是一个临床难题,其病程进展快,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肢体麻木,偏盲,头痛,意识丧失。除了良性血管炎病程呈良性,不一定需要积极治疗外,本病多数患者预后较差,但如果早期诊断和早期使用激素或环磷酰胺可大大改善预后。在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很多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免责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仅作观点分享,如有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