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是广州市越秀区的一个普通的年轻小伙,做餐饮工作,年发现自己经常便血,于是去药店买了点痔疮药用,时好时坏,总是不能根治,趁着休息时间,医院挂了个号,做了个电子肛门镜检查,原来不是痔疮而是直肠息肉,于是小江便做了手术,把直肠息肉切的干干净净。
可是过后不久又长出来了,又去做了一次手术,但是又长出来了,反反复复的感觉,“为什么别人切了就好了,自己的息肉生命力咋就这么旺盛呢?”这让小江非常头痛。这是怎么回事?小江得的究竟是什么息肉?我们先来看看小江的息肉长啥样?
从图片上看,是典型的息肉形状,上面一个头,下面是一个蒂,像个小蘑菇。从位置上看,息肉多次生长的部位精准一致,都是距离肛门约8厘米处的六点钟位置。三次病理结论也基本一直,都属于炎性息肉,虽然危害不大,可是怎么就切不干净呢?为什么长了切,切了长呢?“小江决定到专门看肛医院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小江来医院,找到了有肛肠临床从业经验30多年的专家肖祥斌主任,肛肠疾病检查除了电子肛门镜检查外还需要配合视诊、问诊、指诊,肖主任每年指诊患者数千例,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根“金手指”,经过肖主任的详细分析,仔细观察,配合肛门视诊、指诊,发现了息肉的“猫腻”。
原来息肉处按揉有结节空管条索状感觉,有可能是肛瘘,虽然屁股外面没有瘘口,但是有可能两个瘘口都在里面。肖主任,再次为患者做肛门镜检查,果然找到了瘘道。
常见的肛瘘有两个口,一个内口,一个外口,中间是链接内口和外口的瘘道,但这只是常见情况,还有的肛瘘只有一个内口和一个瘘道,没有外口,或者外口也在肛门里面,这种肛瘘就难以发现和诊断。
肛瘘是由肠道的细菌进入肛门直肠周围形成感染造成,这些感染如果从肛缘外突破叫外瘘,也有一些肛瘘向上发展从直肠壁突破,叫内瘘。无论是外瘘还是内瘘,反复的感染和炎症刺激都会在突破口周围形成肉芽增生。
小江的“息肉“就是由内瘘造成的,只有一个内口,没有外口,又没有流脓等肛瘘常见症状所以难以发现。
找到了根源,我们就不用费功夫去做肠镜和镜下切除了,而是针对肛瘘进行治疗,明确的病因,就好办了,采用微创疗法,很快小江的病就治好了,彻底恢复,再也不用去切息肉了。
医院医保报销高达93%,节假日不放假,专家照常坐诊,坚持“专业、诚信、尊重、感恩”的管理理念,实现价格透明化,程序公开化,坚持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被称为“羊城医院”。专家简介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