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脓肿中医
脓肿复发
预防脓肿
胶质脓肿
脓肿后遗症
识诊脓肿

倪海厦先生讲伤寒十三

一五四: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促者,必结胸也;脉细数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紧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心下痛;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数滑者,必下血。

这一条辨是说,医生光摸脉去诊断病人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太阳病,应该是发表,结果医生开错了误用攻下法。

(一)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如果病人变成结胸,脉就沉下去了,现在病人其脉浮,就不会结胸,本来表病就有浮脉,此为欲解也,代表病人身体很好,他的免疫系统没有因为攻下让表邪下陷到身体里面。

(二)脉促者,必结胸也

为什么叫脉促?促脉跳跳跳跳,突然停掉,速度很快、突然停掉,然后又跳回来,跳六七八下停一下,为什么?因为被攻下后,血往下走,下利以后血要回流回来,可是血流回来力量又不够,回溯力量够的时候,就跳得很快,不够的时候,突然血空掉了,因为是下利造成身体里面虚掉了,血空的时候脉就没有跳起来,遇到这种情形,就知道病人的体能没有办法恢复,所以现在摸到促脉就知道一定会结胸了。

(三)脉细数者,必咽痛

何谓细?细脉代表里虚掉了;何谓数?数代表热。本来寒束在表面上,攻下以后有一种情形,寒束在肺的外方,胸是诸阳之会,阳要发散出来,流汗就是肺的功能正常,寒束到表了,肺热出不去,热本来性就是轻的,热气往上冲到皮肤表面,发散不出去就冲到喉咙,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要把肺寒去掉要靠麻黄、杏仁,这热从哪来?胃。胃本来就是土生金,所以热的源头就是胃,要把胃热降下去就加石膏、甘草,所以麻黄、杏仁是去肺寒去表,石膏、甘草降胃热,所以有「麻杏甘石汤」。

(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弦脉代表水,弦脉也是少阳的脉,因为肝胆的脉正常是弦,肝是厥阴,胆是少阳,所以少阳的脉本身是弦的,弦脉不但主水也主少阳,一被攻下以后,没有进入身体,没有进入肠胃,这水一回流进入胸肋中焦,进入两胁的地方,当然两胁拘急,这时候开「小柴胡汤」,因为胸胁苦满。

(五)脉紧者,头痛未止

何谓脉紧?就是寒还在表上面没有陷进来,这紧脉代表寒束在表面,束得很厉害,绷得很紧,摸到的脉很硬,这时候还是开发表的药,为什么病人感冒会头痛?人身体里面本来就有热气,这热气就是阳气,就是免疫系统,我们的体能,寒束在表面的时候,免疫系统自然会冲上来,第一个就是冲到头部,热发散不出来,就闷在头上面,结果头在痛,中医的讲法是固表力跟表邪在相抗,西医的讲法是免疫系统跟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痛,这时候要用药去辅助它,让他发表流汗就好了。

(六)脉沉紧者,必心下痛

何谓沉?按到骨边才摸得到脉就是沉,按得很深,沉代表病在里;何谓紧?紧代表寒,所以是里寒,如果浮且紧就是表寒,怎么变里寒?因为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药,芒硝是很寒凉的药,寒凉的药下去后,造成里面寒掉了,心下痛就是胃里面痛,这时候肠胃冷掉了,如果病人恶心、呕吐还是「小柴胡汤」,如果里面痛,确定病人胃里面有没有东西?如果没有东西,就用甘草干姜汤下去,如果有东西堵在里面的话,就用热的药加一点大黄下去,把里面滑出来,譬如甘草干姜汤里面加一点大黄,大黄无所谓寒热,只是去实,用甘草干姜把胃热起来。

(七)脉沉滑者,协热利

沉脉代表里,滑脉代表有痰饮,滑脉摸上去像锯子一样跑的,还有血过热的时候也会有滑脉,血流速度很快,血里面有一定的温度,就是靠水,血过热的时候一定是水不够了,热就是发炎,发炎所以水份会丧失很多,因为下利把水份都排掉了,所以燥热起来了,要把利止掉津液才能补回去。

(八)脉数滑者,必下血

「滑」已经是血里面有热了,再加「数」就是壮热了,壮热到极限的时候,血管会破裂,破在肛门的话就便血,破在膀胱的话就会小便带血,心脏血管破裂外面有网膜包着,心脏下来有肾主动脉,就是到肾脏有一个大动脉,如果破裂,旁边还是有一个网膜包着,西医是把这段剪掉,换一人工血管,为什么会破裂?因为壮热,阳明证没有好而造成的,所以有时候看到小孩发高烧,要赶快退烧,用白虎汤或承气汤,如果只是津液伤到,西医打点滴是会退烧,但如果大便堵在里面,西医就没有办法了。

一五五: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病在阳,就是病在表,阳就是表,应以汗解之,应该用发汗来解,反以冷水潠之,就是用水喷他,结果皮肤表面被束到了,汗发不出来,若灌之,还有一种状况是灌水下去,身很热灌水下去也会,其热被却不得去,热被固在表上面散不掉,弥更益烦,热要出去又出不去,热在里面就越来越烦,肉上粟起,皮肤上鸡皮疙瘩起得很多,水要发发不掉,意欲饮水,反不渴者,为什么?因为他本身热在胸阳、在肺里面,胃并没有热,胃有热的话一定会燥渴,他很热又不想喝水,就是胃里面没有热,热在肺上面,这种状况下服文蛤散,是单纯的水饮证,水排不掉,是经方里面最轻剂的排水利尿剂;水发不掉用利尿,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如果还没好,就用五苓散,五苓散就是把表水从小便走掉,所以五苓散是很好治疗水肿的方剂,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文蛤用五钱就好了,到菜场的时候买海水的文蛤,黄黄的上面有黑条纹的比较大的、打粉,平常小便不是很好的吃一吃没关系,打碎后磨成细末,一钱匕就是喝汤的汤匙一平匙、用滚水冲,汤用五合。为什么要喝这么多水?就是把水利出来。病重一点的文蛤散就不行了,所以文蛤散用得不多,大多用五苓散。

与文蛤类似的还有牡蛎和瓦楞子,因为咸能软坚,所以这两味药也是攻坚用的,像牡蛎可以用在甲状腺肿或是淋巴肿大;至于瓦楞子就是菜市场能看到的血蚶的外壳,形状表面象旧式瓦房屋顶的瓦垄,所以称为瓦楞子,因为形状也像乳房,所以用来攻乳房附近的肿块。

一五六:「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

实代表有物,有东西在里面,实分成寒热,热的症状很简单,病人会渴会烦燥,脉会数,舌苔会很黄:如果是寒也是有东西在里面,这时候不能开大小陷胸汤,因为陷胸汤是对热实结胸,陷胸汤里面都是比较寒凉的药,如果寒实再用陷胸汤,寒会实得更紧,这时候要靠「三物小白散」;为什么叫三物小白散?就是说用的剂量很少,一点点而已。

巴豆在中药里面是很毒的药,有人吃巴豆吃得「肝肠寸断」,肠子都断掉了,所以要小心用,对证就没关系,一般来说,如果病人被西医处理过,就尽量不用巴豆,因为诊断上容易有盲点;桔梗用三分,张仲景前面的剂量用「两」,在这里用「分」,巴豆用一分或两颗就够了,巴豆像黑豆、豆豉大小,外面还有一层壳,吃的时候还要把壳拿掉,巴豆仁两片剥开,心要去掉,放在热锅上面,一烧就焦了就变成黑豆,很油,放在砵上一磨就变成巴豆霜,桔梗、贝母等量,中药里面的桔梗用在两个地方,一是排脓,一是去寒痰,所以桔梗甘草汤又名排脓汤,因为桔梗去痰的力量很强:贝母也是攻坚去痰降逆的药,贝母可以通利喉结,不管是甲状腺肿瘤、鼻咽癌、淋巴腺肿瘤、扁桃腺肿瘤,只要是喉咙这一段有硬块,只有两味药在用,就是桔梗和连翘,连翘又名连壳,桔梗、连翘等量,还有巴豆。

为什么叫寒实结胸?为什么用这么强的药?有一个人阳明热很渴,先喝很多冰的东西,吃完后肚子饿了,又吃了很多不消化的东西,就堵到了,堵到后,口还是渴,又喝水,水一喝就把肠里面的东西往下走,就堵到大肠里去了,然后中间空出来了,又饿了又吃,吃了又堵到了,结果从食道到大肠满满的都是食物,这就是寒实结胸,病人的症状是昏迷的,他呼吸很均匀很正常,气息很微弱,西医找不到原因,其实是吃撑到了,这时候要问他的亲人他昨晚吃了什么东西?确定是肠胃堵到了,再看舌头,舌苔是白的,因为肠胃都不蠕动了。因为食物太多了,蠕动的力量都没有了,这时候要靠三物小白散,这巴豆很热,巴豆一吃下去,从食道到大肠一路清出来,出来的东西还有排列顺序,如果临床上病人没办法吃下去的话,可以从鼻子喷进去。

经方里面最重的药是巴豆,张仲景只用在这几个地方(巴豆都是磨成粉在用的):

(一)巴豆、桔梗等量同用,巴豆一颗或两颗,专门使毒化成脓,有的时候身体里面的结毒、硬块、痞块在身体里面很深的地方,发不出来,要让它化成脓排出来:例如肺中的脓疡属寒实者。

(二)巴豆和贝母同用,专门去喉咙、咽喉之堵塞,癌症到末期的时候,东西都没有办法吞下去,这通关利结的力量很强。

轻症用半夏苦酒汤、严重的用硝石,或用经方中的巴豆和贝母。但是如果是西医开刀或化疗过的病人,再肿起来的,用了就效果不好。

(三)巴豆、杏仁同用,叫「走马汤」,也是用在心胸的结毒,有的时候癌症到末期,梗在肺的地方,食道里面都长满癌,东西吞不下去了,巴豆和杏仁同用的时候是生用,后面介绍泻心汤的时候再说明生用的功能,把巴豆和杏仁磨碎,巴豆二粒和杏仁五六粒,杏仁可以多一点,用棉布包起来,用热水泡着,一拧汁就出来了,这汁就可以了,食道癌、胃癌到后期无法吞东西,巴豆杏仁一下去,堵到的癌细胞都可以被打开一条通道。

(四)巴豆和大黄、干姜并用,专门用在下腹结痛,目前用在大肠癌的就是这味方剂,大肠癌到后期都不大便,癌细胞长满了,西医可能做个人工肛门,巴豆下去可以打个洞,用这药要有「必死的决心」,这是很危险的时候用。

(五)巴豆和炮附子、吴茱萸同用,专门治心胸寒痛,胃里面冰凉的,病人的陈述说胃里面有冰块在里面,可是摸他的皮肤是烫的,检查胃的形状又很好,胃里面被寒气、白津液塞得满满的,没有办法吃东西,也不口渴,因为白津在里面。

(六)巴豆与芫花同用,能去大腹积水与痞块积聚。两颗巴豆与配上l/3钱芫花做成药丸。

用到巴豆,必须病人没有被西医处理过,而且病人家属相信中医;否则如果救不回来,病人家属忘了重病难治,会以为是病人是吃药死的。

「陷胸汤」万不可服,以「寒实结胸」,为寒饮凝痰,结于胸中,如与「黄连」、「半夏」、「栝蒌」之三物苦寒剂,益使其坚凝不得化也。「白散」为「巴豆」,「桔梗」、「贝母」,药为三味而色白,所服极少,称之为三物小白散亦合。

本条之脉证、舌证:脉当沉微或沉迟,舌当白滑。张仲景说过舌白滑病极难治,就是「脏结」。

巴豆十四个黄连七寸去皮用

右捣细,津唾成膏,填入脐中,以艾火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拘壮数,病去为度。也就是将巴豆和黄连作成饼放在肚脐上面灸,也可以去掉,但是力量没有吞服的强。

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病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冷皮栗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噀之洗之,益冷,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白饮就是米汤,强人半钱匕,就是半个汤匙,三味药加起来半汤匙,差不多三比一比三,桔梗三、巴豆一、贝母三,羸者减之,瘦的人还要减半。病在膈上必吐,病在膈下必利。如果不利,再吃热稀饭就好了,不要再吃药,如果利不止,吃冷稀饭就好了,或者是黄连也可以、冷豆浆也可以。如果病人感觉身冷鸡皮疙瘩,这时候不要用水去喷他,休息就好了。如果病人吃了巴豆后肚子痛,重用芍药三两,这时候不要用三钱,用三两,单味的芍药去熬汤吃,就能把巴豆的毒解掉。

本条曰:此方不仅治「肺痈」,就是肺里面化脓疡,且治「痈疽」,看不到的脓肿、肿块、硬块,胃酸;胃里面化脓长瘤,及胸膈中有顽痰,胸背牵痛者。又咳家胶痰缠扰,咽喉不利,气息有臭者,皆有效。就是结得很盛的时候可以用,但是要确定是寒实,才可以用。「卒中风」,「马脾风」,痰潮息迫,牙关紧闭,药汁不入者,取少许吹鼻中,则吐痰涎而咽喉立适。突然中风的时候,痰上来很多,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一个洞,牙关紧闭药都进不去,所以药要用喷的,痰从嘴巴、鼻子出来,一下去人就醒过来了,所以三物小白散在用的时候,如果病在胸膈以上一定是吐出来的,如果病在胸膈以下一定是下利的,就是胃以上、食道里面的一定会吐出来,已经下去的全都会排出来。

一五七:「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并病,张仲景只有这一条不能用小柴胡汤,照理说太阳与少阳并病,小柴胡汤就好了,如果病人头项强痛,太阳病证有了,或眩冒,头昏,时如结胸,并不是真正的结胸,看起来好像结胸,胃里面很难过,心下痞鞕者,胃里面硬硬的,看起来是,这里为什么是小柴胡汤的禁忌?这病人在没有得病的时候,本来他胃的津液就是虚的,胃肠津液虚掉的人,平常喝水喝的很多,喝多了又不能止渴,一直在喝的人,就是胃肠津液本来就不够的人,前面讲的就是胃的津液虚,所以如果开小柴胡汤和解的方子,小柴胡汤大剂下去,病人也会流汗的,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先刺大椎第一间,泄太阳的热,大椎穴放血,三阳会在大椎,所以大椎穴放血的时候,太阳的热会退掉,为什么扎肺腧?头项强痛,因为肺气无法出,表热不能散,这时候胸阳的热往上冲,造成头痛,扎肺俞让他能解表;为什么扎肝俞?因肝肿起来;平常为什么胃的津液不足要去补足它?

因为津液如果不足,血里面会太热,血里面的水不够,这时候肝会肿起来,因为肝是最后的血脏,血藏在肝里面,心生血、肝藏血,其实是肝肿起来了,不是小柴胡汤证,肝肿起来顶到胃了,所以胃的地方会硬,这时候扎肝俞,让血里面的热出来,肝里面的血会出来,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少阳证,病人津液伤到的时候,可以看的到,所以给病人发汗剂的时候,要先看病人的嘴唇,嘴唇干,就不可以给发汗,发汗则谵语,为什么一发汗会谵语?一般来说,病人壮热的时候,脑神经就不是很正常,会胡言乱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就是肝肿起来了。

例:有个病人,整个嘴都干裂掉了,脸上冒青春痘开炮附子三钱生附一个,干姜三钱,三帖,这个病人平常喝水都不能止渴,因为是虚热,这么热的药下去后就不渴了,这个病人的舌苔是白滑,所以是脏结药下去后,会大下,湿从大便排出来了。

一五八: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八九日,经水迟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专讲女人,中风,发热恶寒,就是有了表证了,得之八九日,刚好得了七八天以后,还没好的时候,月经来了,经水适来,热除而脉迟身凉,为什么?平常胃里面吸收营养造成的血,抵抗力在血中,一旦受了表邪,抵抗力会到皮表上去相抗,相抗的时候,正值月经来了,血往下走,热也跟一起着下来了,这邪热跟着一起进入了子宫,肝脏,这血室二字到现在吵,有的人说是子宫,有点人说是肝脏其实两者都是血室,张仲景并没有区分胸胁下满,,因为淋巴系统是三焦,子宫算下焦,胸胁算中焦,如结胸状,看起来像结胸,谵语者,如果有谵语,代表病人血不够了,此为热入血室也,子宫里面发炎,或肝炎,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期门可以泄肝热的,张仲景只知道这穴道。

血室,指肝脏,肝脏腔门静脉总会之所,其血最多,其热最高,故曰血室。吴氏曰:血室一名血海,即冲任之脉也。方书指为子宫者,以其谵语适在经行或经止之时,随指子宫即血室。

一五九: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扎了「期门」,后面就是小柴胡汤证,前一条得了感冒以后,中间来了月经,这条是妇人得了感冒,本来已经好了,刚好月经停的时候,那天又得了感冒这也是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包括肝脏的循环不是很好。滤过性病毒跑进去了,如果这血结在那边,一定带有很多病毒,堵到了,肝里面有很多血管,要把血输出来,通利的时候病人就发热,不通的时侯,就是出不来的时候病人就发冷状,所以看起来有往来寒热的现象,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所以不管是感冒以后月经来了,或是刚好月经断的时候,得到感冒,都是用小柴胡汤来解。如果开发表的药,可能月经会停掉,因为汗血同源,发汗血就少了,于是月经就停了,也有可能造成逆经,经血从鼻孔来了。

一六〇: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下焦,必自愈。

妇人伤寒发热,感冒,麻黄汤证,来不及吃,月经来了,到晚上就发谵语,因为病毒在血里面,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白天的时候血结在阴,晚上的时候血结在阳,所以病人白天很好,代表「气」没有问题,晚上的时候病人胡言乱语,代表「病」在血里;平常没有来月经的时候,得到感冒,麻黄汤、葛根汤就好了,不会有谵语,无犯胃气及上下焦,必自愈,如果不治疗,他也会自己好,用小柴胡汤好得快一点而已,这三条专讲女人,因为男人没有月经,男人的月经在胡子上表现。

一六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感冒六七曰以后,病人发热微恶寒,代表还有表证,支节烦疼,关节疼痛,心下支结,胃里面梗到的感觉,吃不下东西,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一但有少阳证的时候,就不用麻黄了,所以经方中看不到柴胡麻黄汤。

阳经有三,一太阳,一少阳,一阳明,只有在少阳这一圈的时候,就是半表半里,太阳就是表,阳明就是里,太阳少阳重迭的地方就是「外」,就是有太阳表证,也有少阳表证,这时候如果用小柴胡汤去和解,和解不掉,要用柴胡桂枝汤,有少阳证也有太阳证,最主要是少阳证比较重一点,太阳证比较轻一点,所以柴胡用四钱、桂枝、黄芩、人参各一钱半,重用柴胡,再加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刚好是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并在一起,大枣、生姜重复。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一两半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劈生姜一两半切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有太阳少阳证的时候,不能把太阳的药开太重,而少阳的药要加重,所以柴胡四钱以上,桂枝一钱半,芍药也用一钱半,如果桂枝开得重,药一下去,马上就到肌肉去了,太快了,所以柴胡加重,少阳的热靠柴胡推出去,把少阳的热推到太阳再出去,柴胡加重让桂枝跟着柴胡走,如果桂枝开重,柴胡就跟着桂枝走,桂枝走了柴胡还在后面,就太快了,如果这时候开的是小柴胡汤,吃完还要再吃桂枝汤的。

一六二: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如果病人发汗而复下之就不会结胸了,就是没有发汗攻下才会结胸,现在发汗复下之就代表里面虚掉了,因为攻下的药一定是寒凉的药。攻下的时候血液住下走,肠胃就虚冷掉了,胸胁满,汗发掉以后,很多还没有发出去的汗,因为攻下复又回头,结在胸膈的地方,这汗不在胃里面,如果在胃里面一下子就发散掉了、这汗在胃的外面,停在胸膈这儿,所以胸胁满。微结,就是一点点结,如果没发汗攻下会大结,小便不利,因为攻下水跑掉了,发汗水也跑掉了,当然会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嘴巴很口渴,但是人不会恶心,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胃在中间,如果胃里面没有水,病人会口渴,如果胃里面有水,不但不渴还会呕吐,胃里面没有水,胃热往上冲,头就一直冒汗,但头汗出。

水一直往上跑,其实这水就是胃里面的津液,常人如果饿过头,手脚一直发抖,头会开始冒冷汗,西医说血糖太低了,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胸胁满,往来寒热,就是半表半里所以用柴胡,发汗而复下之,还有伤寒脉证,所以要用桂枝,还有加上甘草这几味能温中达表,这就是前面柴胡桂枝汤的意思,能让中焦温起来,让抵抗力到表面上去,把还没有进来的滤过性病毒就排掉了;因为发汗又下利的状况下,滤过性病毒没有随发汗发掉,又顺着汗液回来,所以滤过性病毒是散的,不是集中在表上面,而是停在三焦散开来的,如果这病毒只在肌肉皮肤表面上用桂枝就够了,但是因为滤过性病毒已经进入三焦淋巴系统,所以要用柴胡把它推出来,再用桂枝把它透发了,因为胃的津液已经没了,所以要用甘草补足胃的津液。渴,张仲景在治渴的时候,喜欢用栝蒌根,栝蒌根能去热止渴,病人只要有渴就可以加栝蒌根,可以把肺的津液补足,不渴的话用半夏,决定用半夏就要问病人渴不渴,渴就不要用半夏,不渴就可以用半夏。胃虚热无大渴往上冲用黄芩,而不是用石膏,石膏是实热证,病人会大渴饮多。

但头汗出,牡蛎专门降浮阳,胃的阳气浮在头上面,就像热气球浮在上面降不下来,牡蛎一下去把它整个往下导。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黄芩三两栝蒌根四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有外证所以重用柴胡,柴胡用五钱六钱,桂枝用三钱,干姜用二钱,栝蒌根用四钱,黄芩用三钱,牡蛎用二钱,炙甘草用二钱。

本条方曰:痨瘵、肺萎、肺痈、痈疽、痔漏、结毒、霉毒等,经久不愈,渐就衰惫,胸满,干呕,寒热交作,动悸,烦闷,盗汗,自汗,痰咳,干咳,咽干,口燥,大便溏泄,大便不利,面无血色,精神乏困,不耐厚药者,宜此方。只要是长久不愈的人,就会慢慢消弱下来,所以张仲景出「痨瘵」的第一个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叫作「痨」?他不能动,一动就一天起不来,为什么会造成痨?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大部份是劳心才会有,劳力的人得到的是疲劳,痨症的人吃什么药都没有用,吃什么食物都不会胖,摸脉很洪大,但是脉是中空的,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张仲景开的第一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明明是桂枝汤的病人,桂枝汤下去没感觉,再开强一点还是没感觉,开麻黄汤下去,汗都不流一滴,这就是痨。

以中医的观念,平常人的湿在中焦。就是内湿,如果湿在关节就是风湿,如果湿在血管里面就是痨,血液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量,如果血管有湿沉在里面,会造成一动就来不及补充能量,桂枝能让动脉的血液循环加速,血管的外壁就是淋巴系统,这是三焦网络就要靠柴胡,血管里面的血比较多?水比较少,脉洪大,所以用大剂的栝蒌根把水补足,因为血里面长年津液不足产生的燥热,用黄芩下去把它去掉,但是推动的力量不够,用干姜、炙甘草来建中,一下去把脾胃的功能加强起来,配合在一起,这时候就能把血管里面的湿推上皮肤表面上去,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吃下去后,病人所得到的汗是湿汗,所流出来的汗粘答答的。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这汗出来的时候,湿答答的出来?有湿为什么不用白术?知果湿在关节、肌肉、脾脏上面可以用白朮但湿在血管里面则不能用白朮,因为白朮收敛的力量很强,白朮可以止利,如用于此,反而不利发散血中之湿。

一六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头汗出,病在表也,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头汗出,微恶寒,这两个就是有表证,手足冷,心下满,就是病邪内里了,就是表有邪里面也有邪,口不欲食,吃东西吃不下去,就是里面虚掉了,大便硬,大便为什么硬?就是蠕动量不够了,大便自己流出来,大肠是一节一节的,所以正常的大便是一段一段的,不会出成一「条状」,此为「阳微结」。什么叫阳结到了?人的身体,阴寒在内,阳浮在外,消化系统,因为有寒结在内,所以蠕动就减缓了,这特候胃里面还有一点余热,这胃的余热会往上冲,冲到头上去了,热会出来第一个就是到头。

所以人流汗第一个就是头,手脚还没流汗之前,头就会先流汗。我们手脚的温度都是从胃热来的,脾主四肢,因为里面冷掉了,所以手足冷,所以微热在上面,里面整个是阴寒掉了。心下满,口不欲食,里面胀满闷闷的、肠胃都没有蠕动了,肠胃没有蠕动就不想吃东西,必有表复有里也,有伤寒表证也有里寒证。脉沉细,病在里也,如果摸到脉沉细就是病在里,这条辨就是为后面要介绍的铺路,「有汗必为阳,阴证无汗」,后面要介绍的少阴、太阴、厥阴都是没有汗的,就好像阳明证都是但热不寒,看不到寒证是纯热证,到了阴证完全没有汗,所以头还有汗就是阳还,病就很好治,最怕是没有汗,没有汗并不是伤寒表证的无汗,而是根本津液都没有了,病进入阴证,就是太阴、少阴、厥阴,阴证就是在讲「脏」了。

所以头汗出,病在表也,代表「阳微结」;如果纯阴结,必无汗,完全没有汗的,一般来说摸到病人的脉,如果是很微细的时候,就是少阴证,少阴病的脉很细很弱,阳明、少阳、太阳的脉很洪大,麻黄汤证的无汗脉是很洪大的,所以这一条辨就是说在太阳证也可以看到脉微细,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遇到这种危急的时候,里面阴寒很盛的话,照理说可以开少阴证的药,像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证的主证就是脉微细,要确定是少阴证就是无汗,有汗小柴胡汤就好了,所以整个条辨讲的就是阴证没有表汗,阳证才会有汗。

一六四:「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呕就是进入少阳了,用小柴胡汤来解,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看错了被攻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攻下之后,如果还是柴胡汤证,就再给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下并没有把内脏功能下坏掉,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柴胡汤下去脾胃功能马上恢复,脾胃功能恢复一定会流汗,流出来的汗是本身正常的汗,这汗本来在太阳应该要解掉,结果在太阳没有解掉进入少阳了,进入少阳后用柴胡汤来去,排出来的汗是原来太阳证的汗,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硬痛往下走是太陷胸汤,硬痛往上走的是大陷胸丸。

不单单是麻黄汤证、桂枝汤

证、葛根汤证被攻下会结胸,柴胡汤证被攻下也会结胸。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张仲景讲的「痞」是一种症状:现在进入五个泻心汤证。会用这五个泻心汤,所有肠胃科的病就都会看了,满而不痛,常常感觉胃里面胀胀的,又不会痛,可是胃又有胀胀闷闷的感觉,这原因就是表证没有好,进入到胃里面,只有水停在胃的周围,胃的周围并没有热,也没有湿,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如果只是水而已,半夏就可以了,但是病人常常有吃食物下去,因为肠胃的蠕动不好,有水饮,食物堵在里面,有一部份的食物被吸收了,有一部份的食物坏掉了,所以「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设计的第一个肠胃科的药。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

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半夏泻心汤」为什么用干姜?因为胃旁边有水,造成胃寒掉了,所以用干姜,如果胃中有水的话用生姜,干姜是温中的药;张仲景需要用到肠胃的津液的时候,一定会开到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生姜,所以肠胃的津液要补足,就一定会用到甘草、大枣、人参。有寒证的时候、需要强心的时候我们用炙甘草,要解毒的时候用生甘草,生甘草还有蓄水的功能,也就是用了人参补津液之后,以生甘草把津液留在肠胃中。人参在经方家的观念是治疗心下痞,胃里面不舒服、胃痛的,人参是最好的药,不是拿来当茶喝,不需要如此用;因为胃里面坏死的食物,产生了沼气往上走,黄芩、黄连把坏死的食物分解掉,这胃病的肇因是水没有去掉,所以用半夏把水利掉。

临床上看的时候,有一点感冒自己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叫伤寒,不知道的叫中风,然后病人吃坏肚子的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水,肚子咕咕的肠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用半夏止呕利水,黄连、黄芩去把肠子食物分解掉。黄连解血分中热毒,黄芩解肝胆三焦的热毒,因为上吐下泄所以胃的津液都伤到了,所以把人参、干姜、甘草、大枣混在里面用,张仲景的方剂就是这意思,所有的「痞」都是肠胃科的问题。这个方剂用汤剂或散剂都可以。

舌苔代表胃的津液,如果舌苔黄,代表有热,如果舌苔黄但不是非常干燥,就是用黄芩黄连;如果是舌苔黄而且非常干燥,就是用石膏。

曰:「结胸」兼「阳明」里实者,「大陷胸汤证」也;结胸证病人一定没有下利的,所以有结胸的现象兼有大便堵到的现象,一定是「大陷胸汤证」:兼「阳明」不成实者,

「小陷胸汤证」也:结胸证,但是大便还是通的就是「小陷胸汤证」,都是结胸的症状,就是胃里面很难过,绷得很紧,筋挛的现象。痞鞕兼「少阳」里实证者,是「大柴胡汤证」,胃里面很难过,硬硬的,然后大便稍微不通,没有结胸那么厉害,就是「大柴胡汤证」,兼「少阳」里不成实者,「半夏泻心汤」也,里不成实者,就是下利拉很多水出来,这时候靠「半夏泻心汤」。

这种虚症的现象常常在食物中毒、误食不干净的东西的时候,开「半夏泻心汤」给病人吃,「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病人一定有呕吐、下利兼有肠鸣,所以有呕吐就是「半夏泻心汤」。

曰:「休息痢」,世皆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也、宜服「笃落丸」,(「笃落丸」为「大黄」一味之丸方。)光吃大黄一味药,会拉的很难过,「笃落丸」就是笃定会落下来,这样吃不好。又:下利如休息痢,无脓血,惟水泻,时或自止,止则腹胀,泻如爽然,然日羸惫,面色萎黄,恶心吞酸,有时腹自痛,当与「半夏泻心汤」,没有拉血,拉出来都是水,停止没拉,肚于就胀起来,拉完后肚子就舒服了,面色就越来越疲惫,又恶心又吐酸,东西吃不下去。

一六五:「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

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照理说「太阳」「少阳」并病,应该是小柴胡汤,或外证比较多的话,柴胡桂枝汤也可以,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这状况就不好了,是一种预兆,所谓的结胸,代表的是实结,有东西堵到了,结胸的时候硬邦邦的兼有阳明里实,根本没有大便了,整个梗到了,这好治,大便一下去就好了,现在结胸又下利不止,知道肠胃津液不够,又水喝不下去,又一直在下利,大陷胸汤就不能用了,那什么结到?胃癌或者胰脏癌,整个里面长东西堵到了,其人心烦,烦,代表病人虚的时候会烦,这就比较危险。胰脏癌的处方在厥阴篇的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会说明。

临证时我们按照经方来开,用葛根来生水,葛芩连汤治疗下利、协热利的时侯,就是用葛根来生水的。水结在中膈的地方,所以用柴胡来通利三焦,就能进入淋巴系统里面,有长东西、长瘤的时候,柴胡是很好的攻坚引药,能通利淋巴系统的药。因为病人有呕吐,所以加半夏;肠胃的津液伤到了,所以加甘草,把肠胃的津液补回去:心烦、胃口都没有了,用白朮、茯苓来开他的脾胃;因为久下利,肠的津液伤到了,所以加人参、大枣;如果胃里面是寒的用干姜,如果胃里面是热的用生姜,这两者可交换一下,临证决定。

胃癌专论:

治胃癌汤方

葛根柴胡半夏甘草白朮茯苓人参大枣干姜生姜加上金匮中的黄土汤加减就可以治胃癌

这处方下去的时候,如果要加减,葛根重用至六钱,再来是柴胡五钱,半夏三钱,甘草二钱,白朮、茯苓等量五钱,家里钱多的人参就用多一点。如果下利得很厉害。红枣用十枚都没关系,干姜、生姜视状况各两钱。

这是很好治疗胃癌的方子,因为病人现在已经不能攻了、所以等胃口开了,饮食正常的时候,再开一些攻坚的药。

如果这方子下去,病人还是水浆不得下,还在下利的话,就差不多了,吐和下利出来的都是药味,他已经到了药不收受了,全部排掉了,很危险。

本方条曰:疝瘕,积浆,痛侵心胸,心下痞鞕,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皆治之: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块丸」或「陷胸丸」。

(「消块丸」即「硝石丸」之别名,:硝石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三两。)硝石用芒硝,破坚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加人参、甘草,光用芒硝,药一下就跑到大肠里头去了,用甘草来顶在中焦,用芒硝去破癌细胞,让痞块消掉,像附子也是很好攻坚的药,现在学过的牡蛎也是攻坚的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sznz/808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