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脓肿中医
脓肿复发
预防脓肿
胶质脓肿
脓肿后遗症
识诊脓肿

痔疮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痔,即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痔赘(俗称“肉赘儿”)脱垂等症状。痔可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

流行病学

中国有句夸张的俗语“十人九痔”,可见这个疾病非常普遍,由于大量无症状人群存在,痔的真实发生率不清楚。

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牵头进行了一项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以上(含)城乡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其中痔疮为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患病率为49.14%,而痔疮患病人数更是占所有患肛肠疾病人数的98.09%。

痔的发病高峰是45~65岁,65岁后患病率逐渐下降。

疾病类型

痔根据生长的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即直肠下端,一般不会经肛门缘露出,严重者脱出。

外痔

位于齿状线以下,即肛管内,常常在肛门缘可以摸到痔赘,患者会感觉肛周疼痛、肿胀、异物感和瘙痒。

混合痔

在齿状线附近,由痔内、外痔静脉丛曲张并相互吻合贯通形成,同时具有内、外痔特征。

其中,内痔是根据痔从肛管向外脱出的程度进行分级:

Ⅰ级痔:痔大便时出血,有隆起,没有脱出。

Ⅱ级痔:排便时有痔赘脱出,便后可以自行复位,可伴出血。

Ⅲ级痔:用力(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或负重)时有痔赘脱出,需手动复

位,可伴出血。

Ⅳ级痔:长期痔赘脱出,手动复位无效,可伴出血。

痔的治疗有三大原则:

没有症状的痔没有必要药物或手术治疗,以生活习惯改善为主;

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和消除症状,而不一定非要根治;

痔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绞窄性痔、嵌顿性痔发生坏死、Ⅱ度以上内痔及混合痔可考虑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绞窄性痔或嵌顿性痔发生后没有及时复位会出现剧痛,急诊后一般医生会将痔块推回肛门内复位,再用纱布垫在局部阻止再次脱出。如果已经发生坏死,需要考虑急诊手术。

一般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对于痔疮患者非常重要。

痔急性发作期可以选择温水坐浴,一天进行2~3次,能够减轻炎症和水肿,缓解肛周不适和瘙痒。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

当痔赘或痔块脱出肛门时,需要进行手法复位,最好在睡前进行痔块复位,休息一夜可见明显好转。如果大便时痔块脱出,应洗净自行复位,用手指或纱布堵住肛门口,不让其再脱出,可以得到明显好转。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局部使用药物

含有利多卡因等局麻药的药膏可能会改善疼痛;

含有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可能会改善瘙痒;

硝酸甘油软膏等解痉药物能改善出血、疼痛、瘙痒、刺激和排便困难。其他类似的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软膏、外用硝苯地平制剂等;

中成药痔疮膏或栓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经验性使用,如马应龙痔疮膏(栓)每日1~2次。

须注意:含有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或皮肤黏膜变薄和萎缩,应避免长期使用。

口服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口服药物能缓解相关疼痛;

痔疮继发感染时,应注意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

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药促进痔静脉回流,减少痔块出血,使痔块水肿消退,有利于恢复。

须注意:尽可能避免服用可引起便秘或腹泻的药物。

注射硬化治疗

此方法是通过注射硬化剂使痔和痔块周围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黏膜下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痔块萎缩,用于治疗Ⅰ、Ⅱ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较好。

在肛周局麻后,插入肛门镜观察痔赘位置,然后在痔黏膜下层内注入硬化剂2~3ml。如果一次注射效果不理想,可在一个月后重复注射1次;如果痔块较多,也可分2~3次注射。

胶圈套扎疗法

此方法是通过特制胶圈套扎到内痔根部,利用胶圈的弹性阻断痔的血运,使痔缺血、坏死,然后脱落而愈合。可用于Ⅰ、Ⅱ、Ⅲ度内痔。

胶圈套扎法比硬化治疗或红外线凝结法更有效、安全性高且治疗次数更少。外痔不适合使用胶圈套扎疗法,因为这种方法会引起外痔剧烈疼痛。

红外线凝结疗法

与注射硬化方法原理相似,是通过红外光线让内痔变硬或萎缩,治疗Ⅰ、Ⅱ度内痔的效果较好,Ⅲ、Ⅳ度内痔复发率较高。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采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多普勒超声探头的直肠镜,当探测到痔上方的动脉时,予以准确的缝合结扎,通过阻断痔的血液供应来缓解症状,主要用于Ⅱ~Ⅳ度内痔。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人群,建议先选择胶圈套扎法、注射硬化治疗或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门诊微创手术治疗,通常门诊治疗效果不好或有特殊情况的才考虑手术治疗。

痔切除术

是治疗严重痔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Ⅱ、Ⅲ度内痔和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主要用于Ⅲ、Ⅳ度内痔,非手术疗法治疗失败的Ⅱ度内痔和环状痔,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疼痛轻微、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的优点。

血栓外痔剥离术

用于治疗血栓性外痔。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问:痔的最佳治疗方式

答:痔(即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痔可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无法明确的说何种方法最佳。

临床上,痔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绞窄性痔、嵌顿性痔发生坏死、Ⅱ度以上内痔及混合痔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痔,没有必要药物或手术治疗,以生活习惯改善为主。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和消除症状,而不一定非要根治。

痔疮如果及时干预、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等并发症,另外也有可能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治愈性

通过注射、结扎、手术等方式治疗后,通常可痊愈,但是以后仍可能形成新的痔。

危害性

可能导致不同程度肛周潮湿、瘙痒、排便困难,如长期出血,还可能出现贫血。

严重性

痔本身属于良性病变,除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排便困难可能会诱发循环系统慢性病发作等,其本身大多对人体健康没有大的影响,也不会危及生命。

并发症

肛周感染是微创或手术治疗的重要并发症,初始症状可以有排尿障碍、疼痛加重或治疗后发热。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评估病情。

硬化治疗等注射疗法可能会有黏膜溃疡、坏死或罕见的感染并发症,例如前列腺脓肿或腹膜后脓肿。其中,硬化治疗后大约8%人群会出现短暂的菌血症,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胶圈套扎疗法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通常在套扎后几天内出现,可能与套扎后引起的溃疡有关。

痔切除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是术后出血,发生率在1%~2%左右。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在1%~15%之间。静脉输液量减少、使用局麻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可能会降低。

其他的痔切除术后并发症有大便失禁、粪便嵌塞、肛门狭窄、直肠穿孔、尿路感染、脓毒症、直肠阴道瘘、腹膜后和盆腔脓肿、黏膜下脓肿和迟发性出血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sznz/8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