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脓肿中医
脓肿复发
预防脓肿
胶质脓肿
脓肿后遗症
识诊脓肿

肛肠息肉容易变癌,癌多是拖出来

肠癌是危害我国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显示,我国大肠癌每年新发人数高达15万,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肠癌,大多是“拖”出来的!

尤其是早期发现肠癌的,还不到10%,其五年生存率迅速将到20%以下。

而肠癌,大多是“拖”出来的!

大肠癌具有隐蔽性,大多数在早期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就像便血、腹泻等,让不少人都以为只是简单的痔疮,但随着症状的加剧,这时再去检查,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体检的时候,人们也更倾向于选择抽血检查,胸片,腹部彩超等等,但是却极少人会主动选择肠镜检查,或者直肠指捡。

但是,约60%的结直肠癌会长在直肠,直肠指检是最容易发现肠癌的方式之一,而在延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中,有约80%以上是因为未做直肠指检造成的。

所以,平时一定要及时发现肠癌的信号,及早治疗。

肠癌多是“拖”出来的,一旦身体出现3多2痛,趁早就医!

排便次数变多、便血增多

肠癌早期患者,排便习惯会发生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排便次数增多。

正常的排便并不会引起肠黏膜破损出现便血,若大便与肿瘤表面摩擦,却极易出血,这时的血不像痔疮一样是鲜红色,而是呈暗红色,通常与大便混合在一块。

有息肉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息肉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其实我最怕你们检查

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息肉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切除,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大约在40岁后,息肉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在40岁前做检查。

息肉切除很简单

既然息肉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息肉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治疗。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息肉会死灰复燃,你要定期复查

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息肉生长的土壤还在,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所以,你即使切了息肉,还要定期复查: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比欧美要短,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2)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

(3)结肠癌术前因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

(4)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5)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时。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肛小泰

赞赏

长按







































白巅疯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yfnz/304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