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脓肿中医
脓肿复发
预防脓肿
胶质脓肿
脓肿后遗症
识诊脓肿

健康灵武夏秋季炭疽乙脑布病的预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宁夏篇章。

夏秋季气温升高,湿度较大,特别适合蚊子、苍蝇等生物以及细菌的繁殖,哪些传染病在夏秋季容易发生?它们是如何传播的?应该怎样预防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炭疽、乙脑、布病的预防知识。

01

炭疽是什么?

炭疽,是一种叫做炭疽芽胞杆菌的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马羊等草食动物中,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我国的炭疽多发生在西部地区,以农、牧民为多。

炭疽可怕吗?

我们一般说的炭疽是指由人类接触病死动物及其制品而感染的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以皮肤炭疽为主,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率很高,预后很好,一般不留后遗症且很少有死亡病例,所以炭疽并不可怕。

人是怎么感染上炭疽的?

大多数情况下,总是牛马羊等食草动物在吃草时摄入芽胞引起感染,患病动物的血液、粪尿排泄物、乳汁,病死畜的内脏、骨骼等可含有大量的炭疽芽胞杆菌,人在宰杀、剥食病患动物时,或者接触了可能被病患动物的血液、排泄物等污染过的物品时,该细菌便可能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引起感染,这也是最常见的皮肤炭疽类型,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

炭疽还可以经口感染,主要是摄入了含有该菌的污染食物引起的肠炭疽,这多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如未经任何处理的风干牛肉等。炭疽还可因吸入污染有炭疽芽胞的尘埃和气溶胶,引起肺炭疽,这种感染很少见,最常在皮毛加工厂的工人中发生。

炭疽有什么症状?

皮肤炭疽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及时治疗病死率小于1%。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怎样预防炭疽?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接触传染源。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生病或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

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病死牛、羊肉以及来源不明的肉制品不能食用,烹饪时煮熟煮透可放心食用。

炭疽可以治疗吗?

炭疽是可以治疗的,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使用抗生素治疗自然是首要要求。青霉素依然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炭疽芽胞杆菌对青霉素没有抗药性。还有多种广谱抗生素对炭疽的治疗有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皮肤炭疽的治疗不难,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只需要简单的创面处理措施。其他类型的炭疽病情一般复杂并且较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炭疽到了晚期,特别是出现全身出血症候的时候,确实很难救治。

因此炭疽病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02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什么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为日本脑炎、乙脑,由一种由蚊子传播的脑炎病毒引起。大多数人类感染都是无症状的或是引起非特异性发热疾病。不到1%的感染导致有症状的神经侵袭性疾病。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时,通常会非常严重,病死率很高,而存活者中也常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通过接种乙脑疫苗和防蚊措施可以预防。

乙脑的流行特征

?乙脑的流行季节为每年7-9月,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乙脑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乙脑发病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但近年来成人发病呈现增多趋势。

三带喙库蚊

乙脑的临床表现

乙脑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治是乙脑治疗的关键

乙脑发病初1-2日常有发热、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与感冒相似。多数乙脑发病后4到10天症状会加重,有的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在夏秋季,如果遇到发病比较急,出现高烧、头痛的病人,医院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预防乙脑?

★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保持家畜、禽舍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到了夏天可以使用纱窗、蚊帐、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

★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儿童可在8个月龄免费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2岁时可接种第2剂。

★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乙脑疫苗

我国70年代以后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为了更多的儿童远离乙脑的侵袭,我国从年起给儿童免费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我国的乙脑减活疫苗,质量标准高,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还有一种乙脑灭活疫苗,是自费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

乙脑减毒活疫苗全程需要接种2针次,第一针是宝宝满8月时,第二针是宝宝满2岁时。乙脑灭活疫苗全程需要接种4针次,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03

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本病在家畜中以羊、猪、牛等流行最多,一般羊布鲁氏菌的致病力最强。人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产羔期最易感染。

布病如何传播

带菌患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畜的体内,随乳汁、脓汁、流产胎儿、胎衣、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结膜等传染给其它畜,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

当人们赤手接羔、或处理流产物时,这种病菌就有可能通过受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或与家畜密切接触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吸烟、揉眼睛、抠鼻子等都可能把布氏杆菌带入人体而引起感染,人们食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等也可引发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等人员是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

人、畜感染布病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家畜感染布病的主要症状是孕畜流产,受胎率下降或失去生育能力,产奶量降低,关节炎等。公畜生殖器官炎症,如睾丸炎、附睾炎。

人被感染了布病以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表现出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3周,长者数月甚至1年以上。

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多见于夜间、凌晨)、游走性关节和肌肉酸痛。

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等。

如果发现有类似症状的牛、羊养殖户,应尽早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查治疗。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

人感染布病的后果:终生携带病菌、性功能和生育能力下降、劳动能力下降、缩短人的寿命。

如何杀灭布鲁氏菌

布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

如何预防布病

1、布病流行地区定期由动物防疫部门对牛羊进行监测,净化畜群。检出的病畜捕杀、销毁做无害化处理;

2、牛、羊的流产物要深埋;对污染的畜圈和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3、严禁买卖病畜,外引入新畜时,必须经检疫证实无病后方可合群;

4、注意环境卫生,接触牛、羊后要洗手,不要在牛、羊圈舍内吃食物,不吃未熟的肉和奶,不要玩羊羔、牛犊;

5、人畜屋舍要分离,牛、羊接产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等。

总体来说,要预防夏秋季传染病,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污染的食物。

二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

三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滋生蚊虫的周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配备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

四要及时和全程接种有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来源:网络本期编辑:张枢芳责任编辑:马鹏程

看完点个赞,网友好习惯↓↓↓

赞赏

长按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杭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yinjij.com/yfnz/227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